交通线是战争的生命。唐太宗贞观时期正式形成了一条“草原丝绸之路”交通线,官方称为“参天可汗道”。这条交通路线从长安、洛阳经宁夏、山西进入草原,而后北上至哈拉和林,再到中亚。这条路线就是后世晋商与蒙古交流的通道。在安史之乱的危亡时刻,正是这条交通线拯救了大唐。
草原丝绸之路是最晚形成的交通线。直到7世纪中期,李靖彻底打败突厥,在大漠南北设置安北都护府,草原各部才开放漠北,设置66个驿站,正式开通国际通道,名为”参天可汗道“,归唐朝管辖。这条路线上曾经发现东罗马金币、波斯萨珊朝银币、波斯银壶等西亚和欧洲文物,可见其繁荣不亚于河西走廊-西域这条传统路线。
安史之乱的国际背景
安禄山史思明二人皆是粟特人,称为杂胡,是因为其母系为突厥人。据近年国内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粟特人在整个唐代丝绸之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唐代朝野都有良好的社会形象。耳濡目染之下,安史二人不仅视野开阔,还精通多种语言,凭借整个粟特人团体在唐朝社会的良好形象,他们在仕途上比较有优势,最终掌握了三镇节度大权。
安史叛军集团在地理上位于华北和东北,该地区与当时世界上的经济文化主流还有一定距离。当时的全球经济文化中心确实就在长安和中亚。范阳、平卢这些地区要通过长安才能与国际接轨,而后才能获得财富、军需甚至雇佣兵资源,否则就会很快失去竞争力,困以待亡。
安史之乱发生在怛罗斯之战后四年(755年),当时唐朝在中亚的扩张受挫,丝绸之路的西域路线不同程度的受到冲击。安史叛乱集团即认为整个丝绸之路上的众多势力都会一呼百应,迅速切断唐朝从外部获得的补给,只要自己能够迅速攻破长安都城,就足以控制天下。而后凭借自己粟特人的身份,重建与中亚的关系,就可以稳操胜券。但他的图谋在叛乱第一年就被郭子仪识破并挫败。
围绕国际交通线的搏杀
郭子仪在安史之乱第一年即权充朔方节度使,朔方节度区正是草原丝绸之路的关键地区,谁控制了朔方,谁就掌握了草原丝绸之路。郭子仪在安禄山起兵后即迅速攻击山西北部,这里是草原丝绸之路的要冲。此举既可以为唐朝保存生命线,也可以切断安史集团的国际交通线。
安禄山按既定战略攻破长安(756年),达到其一生顶峰。但日中则移,就在攻破长安后一个月,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即肃宗皇帝。灵武是朔方节度区的治所。郭子仪这一年的主要作为是深入华北平原,断了安史集团的后路。此后战争即取得主动权。安史集团困兽犹斗数年即完全失败。
回纥人的角色和“借兵”
回纥人是草原丝绸之路的实际控制者,他们于647年正式上表太宗,愿意开放草原丝绸之路,于是才有了“参天可汗道”。回纥人的牙帐在哈拉和林,也就是后来的蒙古帝国都城,今杭爱山一带腹地。回纥兵在安史之乱中的角色并不如后世史书所说那么重要,他们真正的筹码是控制着草原丝绸之路。
叛乱发生后,肃宗皇帝从西域调兵回防。阿拉伯人是国际贸易的受益者,他们不愿意看到唐朝倾覆,所以并没有乘火打劫,还主动出兵协助,同时维护者中亚的秩序。只有吐蕃在威胁河西走廊,这点就比较头疼。所以草原丝绸之路的地位忽然上升到不可替代的位置。
“借兵”,主要是拉拢回纥人的策略。回纥人在此形势下突然成为玉关以西、朔方以北的关键角色,如果回纥人也乘火打劫,局面将不可收拾。所以,所谓“郭子仪借兵”主要是一种政治策略,郭子仪的威风八面、高调态度,都是因为唐朝勤王的各族部队非常多,自己还控制着草原丝绸之路的关键位置。回纥王子故称其为父。
回纥人也长期受益于草原丝绸之路,最终同意“借兵”,实际上就是愿意共同维护大唐在欧亚区域的主导地位。 但回纥人的谈判条件太过分,掠夺长安这种罪行,最终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处。随着大量兵力、物资、战略物品的持续输入,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只是时间问题了。
安史之乱的评价
安史之乱是一场牵动着整个亚欧丝绸之路多个帝国、文明、族群的叛乱事件。安史二人虽然本身也是粟特人,但却没有商人的和平观念,他们动的、不仅仅是唐朝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