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不少情绪产生,有时候觉得读不下去,会有堵心与烦闷,对思特里克兰特(不同的版本人名的翻译有偏差)这个人行为的各种不理解。以前听到过不少对这本书的评论,可以说褒贬不一,在听到这些评论时心里有过想一睹为快的意识,可是一直未能如愿。
最近算是把这本书读完了,带给我的思考却是难以名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这可能是我站在一个不理解主人公的角度去看待他的行为,不可否认,通过作者细腻的描述,我有心灵被冲击的感觉。可是扪心自问,他那样的生活是人能承受的吗?
看这一本书的时候,再一次激起了我对灵魂与肉欲的思考,不可否认的是天才常常是普通人眼里的疯子。他们的生活在外人是一团糟,在他们的眼里没有世人们所追求的那些东西,他们只有一个自己的目标,其他的东西都视为一种束缚。
在外人眼中,他们冷漠无情,甚至可以抛弃自己的家庭,当别人在为爱情唱赞歌时,他们却视爱情分文不值。偏执与孤傲是他们的标配,现代文明成为困扰他们创作的地方,他们追求哪种原生态的美。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他们,就像本书的作者一样,我们无权评论他们一样,只能做为一个旁观者,去品读书中带给我的思考。
本书的作者也是与他本人有的偶然接触,才凭着对此人的好奇而展开对他人生轨迹的追踪。作为一名作家,自然是有他深刻的洞察力,从这本书对画家的逐层深入揭秘,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是怎么蜕变成天才的。由人人对其嗤之以鼻,成为世人皆知的天才画家,最后他的那些生前之物也成为人们争相追逐的稀罕物。
书中作者较为客观的对这位人们眼中的天才进行了描写,如果他不去追求自己梦想,他也有一个不错的生活环境。他的妻子是位知书达礼,待人接物,与人为善的贤妻良母,有儿有女在跟前,可以说他的家庭在外人眼中是幸福的。一切皆因他的出走,这一切仿佛都变了,其实变得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女强人的模样存在。
关于这位画家的传间不计其数,最终还是这本书以较为真实还原了画家生前的种种经历,这其中也不乏有作者的猜想,这些猜想也是作者尽最大可能的还原真实,这也是这本书的可读之处。没有我们看到的励志,只有那些他对世俗的嘲讽,他根本不屑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作者在与他的交往中,对他的处世方式也是不认同,虽然如此却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种原始性,书中用了半人半兽来形容。作者相信他一直处于自我挣扎之中,但是却从未表现出来,在对待画商戴尔克的态度,让人看到其冷漠无情。在人性和欲望的折磨中他一点点蜕去那些外面的壳,想要用感情束缚他的戴尔克夫人,最后以自杀来结束生命。
我想书中告诉我们的是一种对梦想追逐的人,为了梦想可以放弃所有的一切,这是需要有多么大的勇气。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半道出家的人,年过四十才开始追逐梦想的人。这在今天的人来看,他准是疯了,放弃幸福安乐的生活,宁愿过原始生活,流浪与饥渴成了他生活的主流。
当有人痴迷于他的画时,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即使他生前也没有想到过要以出售自己的画为目的去创作。老实说,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一种震撼,可是震撼之余,带来的是更多的思考。关于“我是谁,要到那里去”的哲学问题,可能会引起我的思考,可是现在对于那些对天才崇尚,有了更多的思考。
古语中都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今天看自古皆如此,所谓的佛语中说的四大皆空,放下头脑中的杂念。能做到之人,十有八九皆成大器。
你我皆凡人是承受不了那些苦难,唯有读一读书中事,置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而不顾,做一个任性而不失理性的人。大事都是那些能站在高处一览众山小之人所能瞻望的,现在能把要做到的事做好,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足已,胸怀大志,徒有其表的人何其多。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能守得住自己边界的人,比唱高调要强的多。
生活给了我们什么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我们能从生活中学到什么则是我们能决定的。不想付出什么而想得到什么那是妾想,只有那些把具体的规划实施的人,才可以从中获得真正的受益,人们常说的,不扒层皮也差不多,也是对那些经过刻意练习最终收获真知的人的一种褒奖。经得起风雨的人,看到的彩虹才异常亲切。小说中的故事已经结束,我们的人生故事却不会结束,只有在生命的终止时,才会画上句号,到那时候才是真正的结束。
有些人的人生故事则会在生命终结时才开始,就像书中讲述的斯特里克兰德那样,又会像这本书那样,还有更多的经典故事,都是这样的道理。道理每个人都明白,因为领悟的不同,所以才岀现了各种各样的人生,人生是一趟有去无回的旅行,你能留下的只有一些人生经历。此时还有很多的感触想要表达,还是决定就此结束,留下更多的时间给读者朋友们去慢慢思考,这样的收获才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