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分享一本很有趣的书《原来有钱人都是这么做》。
这本书最早一版是是在1996年出版,原英文书名叫做《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 邻家的百万富翁》,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财商书籍,在很多投资书籍时,常常会看到这本书内容的引用。
不过因为距今有20多年,所以书中的统计金额要做通货膨胀调整后,才比较有参考价值,(期间美国物价大概上涨了80%,房价上涨了150%左右)。
先简单用一句话来谈这本书:
这是一本透过真实访谈,让你了解到大多数有钱人的真实生活和想法的统计研究报告。
作者实地访谈了500位净资产超过百万美金以上的富人,以及对11000多位高资产净值或者高收入富人做的问卷调查,真实的记录下他们对生活以及对财富的规划,以及对各种事情的看法,从中会发现其实有钱人的想法和做法,很可能真的和你认知的完全不一样。
我自己看完这本书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心得:
“不要看太多偶像剧,否则你会很难变得有钱。”
有几点让我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1、该怎样去定义真有钱和假有钱?
这本书是一个调查研究,作者想要了解大多数有钱是否有共同之处,因此第一步先要定义什么是富有。
富有并不等于高收入
否则有些NBA职业运动选手或者明星就不会陷入财务危机,他们收入很高,但实际上理财做的并不怎么样。
衡量一个人财务状况的好坏,要考虑3个因素:
第一,年收入
第二,目前累计的净资产
第三,年龄
怎么才能理财做得好?
作者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的计算指标:
(年龄 x 年收入 /10))-(财产继承)=(应有的资产净值)
超优理财族:实际资产净值> 应有的资产净值2倍
超逊理财族:实际资产净值< 应有的资产净值1/2
我们一般人都是介于两者之间,比如:
你现在61岁,年收入235000美金,假设没有资产继承,你合理的净资产应该是
61x 235000 / 10 = 应有的资产净值是143.35万美元
如果你的实际净资产大于143.35万美元的2倍,也就是实际资产大于286.7万,代表你的理财成功,书中称为超优理财族。
如果实际净资产小于143.35万的1/2,也就是小于72万美元的话,代表理财非常失败,书中称为超逊理财族。
有钱人门槛并不是太高
作者认为的有钱人,指的并不是土豪。
你不不是上市公司说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才能达到作者定义的超优理财族,举例一位60岁老师如果年收入100万,那么计算过后他累计资产只要超过1200万,就可以归属于超优理财族。
台灣人雖然收入比較低,但消費儲蓄觀念普遍都比美國人好,
许多人也许坐拥高收入,但是资产却没有任何积累。
(高收入/低净值族群)
许多高收入族群,很可能月入超过30万,拥有跑车,穿高档西装,带名表,拥有漂亮的房子,但是如果问及他们净资产,很可能甚至不到500万,而大多数的收入都拿来支付贷款和生活消费。
有趣的是,作者的衡量方式扣除掉了“财产继承”,原因是因为财产继承无法衡量一个的财务能力,如果不知道这个人财务能力好坏,从他身上得到的信息就没有参考价值。
书中统计,仅有19%的有钱人曾经收到遗产或者信托基金来的收入,这代表想要踏入有钱人的门槛,并不一定需要祖上积德才能办到。
2、有钱人不是穿西装开名车的霸道总裁
你家隔壁穿运动衫牛仔裤,在公园散步的邻居大叔,属于有钱人的几率比较大
这本书的作者是透过面对面访谈来收集资料,他们记录在见到这些“有钱人”以及访谈过后,和原本印象的不同,他们开着普通的车子,穿着老旧的西装大衣,没有精致的手表和鞋子,对于高档酒没有兴趣,只喜欢超市买到色啤酒和威士忌。
有钱人通常非常经常自己的财务状况,但是到底有清楚?
第一,100%富人会做财务预算规划;
第二,66%的富人知道自己一年在食物、衣服和居住花多少钱,但是高收入/低净值族群,只有33%的人知道自己的开销。
第三,所有调查对象中有64%人有一组明确日/周/月/年/终身目标,而没有目标的人通常是因为已经退休或者达成目标。
第四,所有调查对象有65%的人花许多时间规划财务,而没有花费时间的人,大多数是高收入/低净值或是靠继承得到财富,或是高净值的长者或是已退休人士。
第五,只有23%的富人买当年最新的车型,50%富人最近买过的一辆车平均是2.48万美元,50%的富人人生中买过最贵的车平均是2.9万美元。就算车价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到两倍,依然不算太贵。
而最受欢迎的車型分別是福特Ford(9.4%)、凯迪拉克Calillac(8.8%)、林肯Lincoln(7.8%),
国内車的进口税很高也是个很大的差別,
但从这里可以知道一般有钱人在车子上并不是越贵越好。
”你是否留意过,那些每天慢跑的人,他们是那种看起来就不需要慢跑的人?但这就是他们维持良好体格的原因。有钱人得持续努力,才能维持财务上良好的状态。而财务上状态不好的人,对他们的状态并没有做太多努力。”
富人有许多资产是“未实现收入”
高收入/低净值的人则是为收入缴纳大量的税
这也是一个很有趣且重要的观察,富人因为控制了自己的消费习惯,实际上他的许多收入是潜藏在资产的增值中,比方说股票、房地产的增值当中,這些增值到卖出之前都不用交税,税务的往后延续,可以让资产在更长的时间內积累价值和复利。
而高收入/低净值的族群则是因为平常有许多消费,所以他们的收入都必须实现变现,才能转做消费,而这个变现的过程,一定会被税务部门盯上,要缴纳许多的税金。
其实在投资上有许多人过度追求高现金收益率,也是类似的问题,因为现金收益率看似创造了现金流入,但是也等于是付出了很多额外的摩擦成本。
3. 富人花多少时间在投资理财上?
超优理财族一年花在投資资理财的时间,是超逊理财族的2倍
超优理财族:平均一年花100.8小时在投资理财上
超逊理財族:平均一年花55.2小时在投资理财上
值得留意的是,所有被调查的对象不是高收入就是高净值,
而這里统计的两组族群,年收入平均大概都在5万美金,年龄平均也在55岁左右,
但超优理财族平均净值高达63万美元,超逊理财族平均净值只有10万美元。
(通货膨胀调整大概乘以2倍,会比较符合今天的状况)
财务状况好的人,会愿意投入大量的時間在投资理财上,但财务状况差的人,会说自己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理财。
超优理财族除了愿意花时间理财,大多也是自雇人士
这也是一個有趣的观察,作者发现超优理财族除了愿意多花时间在投资理财上,们們有59.1%是自雇工作者(self employed),就是小老板或专业人士,反之在超逊理财族中,只有24.7%是自雇工作者。
自雇者不代表他们比较闲,他们每天仍是工作10~14小时,但這这些人无法倚赖雇主,而是得靠自己达成经济独立,因此可以说财务规划也是他们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反之受雇者則则是把精力大多花在工作上。
至于有钱人是否都做某一類类的生意?
研究统计并没有哪一类特別集中,换句話說许多行业都有机会成功。
风险是什么?风险就是你只有一种收入來源。如果你受雇于人,你就只有一种收入來源。而你的雇主创业者呢?他有成百上千个客户,换句话说他有成百上千个收入來源。
投资标的和方法选择不同
超优理财族:大多投资在会增值,但不会产生已实现收入的地方
例如:私有/封闭型事業、商用房地产、公开交易股权等稅務可以延续的项目。
超逊理财族:大多拿來买車或其他容易折旧的资产,因为沒时间,仅选择简单的投资
例如:定期存款、货币基金、短期国债。
多数富人不会盯盘,而是长期投资
有95%的统计对象都有投资股票,统计显示有90%的富人平均持股一年以上,而有32%富人是股票都至少持有6年以上。
会频繁每周或每月交易的人不到9%。
為什么看太多的偶像剧会影响你的财务?
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心目中的有钱人是什么形象?
这问題非常重要,因为那代表你對财富的价值观。
先让自己假装有錢開始,才能在投资时机自己有机会去做更正确的決定。
但大多数人对有钱人的形象,都是来自偶像剧或宮廷剧,这样的形象其实非常的不真实,甚至会对你有害。
现在许多偶像剧或宮廷剧会热门,其中一个原因是来自人们对贵族阶层的向往好奇心,
内容常常有开著名车的富二代男主角与贵妇、描绘富裕家庭的奢侈和浪费。
但这都不是真的,这些剧情角色设定让大家误解了有钱以后的生活模式,
在现实中,如果你在收入增加以后照著着偶像剧中的舒适生活的标准,绝大多数人都会很难累计自己的净资产,成为书中所为高收入/低净值的族群,更多真正的富人则是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追求世俗眼光中的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