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都会有些规定,比如每天看电视不能超过半小时啊,十三岁以前不许骑自行车上马路啊,写作业的时候不许吃东西啊,等等。然后,就会有家长抱怨孩子们不遵守,而且屡教不改。
今天我们以这些为例,聊聊犯规与遵守的事儿。
在没有网络之前,看电视是很多人的主要娱乐手段,现在一些家庭总觉得网络猛如虎,电视就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又怕毁眼,尤其是对小点的孩子,所以限制了时间。但是有没注意,如果不看电视他能做什么?
记得一位小学生家长不好意思地告诉我“其实孩子当然更喜欢和家长一起,但咱不是没时间嘛!”说话时孩子就正在看电视,妈妈则忙着打扫屋子。孩子的爱好本来不少,而且也相对健康,但大人一点点把它们改造成局限的样子。
同样是休息,有禁止的地方一定要有开放的“解放区”。比如,看闲书,唱歌,外出,等等。如果他除了看电视就是学习,那别说半小时,你给他仨小时也会不断陷入拉锯战中。
这是要做的第一件事:让规则更合理。
再说太小的孩子骑车上马路。可能很多大人都知道又假装不知道孩子正在违反这条规定,因为他没有好的应对措施。
那你了解犯规的原因吗?有的是为了骑自行车好玩儿,有的是为了和同学一起多说说话,有的是为了省时间,有的是为了省车费……想让不同动机的人遵守同一条规定,当然要费些心思喽。
想玩儿的可以在周末安排专门的时间和安全的场所,想和同学一起的可以讨论更多聊天的渠道,想省时间或车费的可以认真聊聊省下的时间和钱打算用来做什么。这些都比在遵守与冒犯间打架有意义。
这是要做的第二件事:为屡屡犯规的需求找到出口。
再说写作业不许吃东西,那什么时候能吃,真饿了怎么办,这些都要有配套措施。
不让把饭带到书桌前,前提时他进书房前家里得有象样吃的,而且食物消化完之前学习任务能完成。有的家里孩子进门冷锅冷灶,靠零食打发,写一会儿作业家里大人回来了有饭了,自然是要吃点;有的孩子七点开始学习,一下到十一点,基本又上了半天班儿,肯定还是要有些营养补给的哈。
这是要做的第三件事:安排规则落地的配套措施。
肩负孩子社会化的重任,家庭确实应该给出些界限让他们遵守。但请记得:规则本身一定要合理,而且努力创设合适的外部条件,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这样才是真正的培养,培养孩子们既遵守规定,又能健康快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