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开车啊?”“开这么慢,路是你家开的啊?”……有些人一但摸上方向盘,好像就无法自控地开启了“疯狂输出”模式。大家普遍认为路怒症是素质低劣的表现,其实,路怒症是一种心理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将其归类为阵发型暴怒障碍。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专家曾在《城市拥堵与司机焦虑调研》中表示,路怒症多半是因为人的心理情绪发生变化导致:长时间待在局促狭小的汽车中,容易感到压力产生焦躁情绪,而拥挤的路况、红灯、汽车鸣笛的噪音又持续不断地为情绪压力加码。路怒症带来的危害不仅停留在驾驶室中或者马路上,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路怒”的状态,还容易形成易怒的思维方式,甚至影响社交或生活。
如果你曾有过“路怒”的时刻,不如试试以下方法,给自己“降降温”。
拥抱现实,降低预期。北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大将军郭”曾说:“我太期望一路畅通了,不接受任何车辆插队”。为了缓解路怒,她重新给自己设定期望标准:从一路畅通到半路拥堵,从没有车辆插队到允许十辆车插队。结果,她惊奇地发现,她已经可以将各种路况容纳在可预期的范围内,心情也变得更加平静。
吃点零食,呼吸新鲜空气。研究表明,咀嚼行为能在驾驶过程中提高司机的积极情绪。路况不好,可以选择一些无糖的口香糖或者健康小零食帮助我们转移不良情绪。气味也能带来美好体验,所以车内香氛或者空气净化器安排起来,提神能醒脑还能舒缓情绪。
情绪不佳,不要开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指出,带着悲伤、愤怒或焦虑的情绪驾车,车祸风险会增加近10倍。如果心情不好,可以乘地铁或公交出行,还低碳环保。不得不开车的话,也可以找个积极阳光的朋友同行,一路插科打诨,堵车的时间就不难熬了。
高德地图有一句很出圈的广告语:“前方道路拥堵,但你仍然在最佳路线上”。我们总是急着抵达终点,却无法享受驾驶的乐趣和途中的从容。好的风景在路上,既然快不了,不如慢慢来,找对方法,压住我们心里的路怒“小怪兽”,争端少了,笑容和快乐也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