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古味,拓新焕生机

临回重庆,在长春商超里转了几圈,给长辈及朋友带了点蜂蜜木耳蓝莓干参皂等长白山特产,我终究没买福源馆糕点,即便网友高评其绿豆糕选料严,磨制精,豆香浓又散口。

福源馆

昆明旅游伴手礼则有不少兼具特色与品质的佳品,辨识度较高的有云南经典点心——鲜花饼,以食用玫瑰花入料,口感酥脆,花香浓郁。其知名品牌花满楼、潘祥记等品牌门店密度较高,铺货广泛,南屏街、恒隆广场、宾馆酒店大堂礼宾部、机场、地铁、滇池景区均有所见,服务贴心口味创新、现烤新鲜包装新潮,精准击中各方游客 “带点地方特色回去”的需求。

网图,侵删

更为直观的比较来自天津稻香村和北京稻香村,以前以为稻香村就此一家,有一次在天津滨海机场候机,听一个同乡介绍才对天津稻香村、北京稻香村、苏州稻花香包括三禾牌等的区别略知一二,前者其历史积淀可追溯至清朝,其枣花酥牛舌饼山楂锅盔西点都颇有名,但由于没协调好商标保护,也未开发符合年轻消费群体的产品、没对接电商、新零售等渠道,没理顺管理机制,核心产品停产,仅靠部分物业租赁维持运营,2023年的中华老字号复核被商务部摘牌。


北京稻香村国潮风

反观北京稻香村通过跨界联名(如与故宫文创合作)、苏州稻香村通过智能化工厂升级均实现了品牌年轻化,北京稻香村通过连锁化扩张、苏州稻香村通过股份制改造均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北京稻香村(年营收超30亿元)、苏州稻香村(品牌价值182.77亿元),两相对比令人唏嘘。

同为中华食品老字号,有的在时代浪潮里出圈,有的安居一隅,有的则消沉没落,从一块糕点的包装销路,能看清的不仅是口味的南北差异,更是老字号们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截然不同的生存逻辑。

鼎丰真,这块百年招牌与长春这座城市一起经历了沉寂与繁华、战争与和平、动荡与进步,它的滋味已经铭刻进老长春人的心中,引述其传承人接受采访时说法:“可能有人会觉得我们这么多年总是一成不变,但在我们看来,我们做的不仅是一份糕点,也是很多人的情感寄托。这个世界一直在变,我们希望有一些传统的东西能代表东北人的纯粹,几十年后即便你忘了家乡的模样,但至少还有一种家乡的味道为你保留着。”


鼎丰真

无意评判,也尊重这种情怀!是,老字号是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变迁也承载好多人儿时的记忆,历久弥新散发出厚重的醇香:京式糕点、香甜酥脆的江米条,松软可口、飘着蛋香的沙琪玛、芝麻香酥老味道的炉果、口感绵密、香气沁入心脾的油茶面。天津稻香村的枣泥糕即便馅料里的红枣也许还是当年那种要蒸足 6 小时的老品种;重庆冠生园的自来红月饼酥皮的层数即便还是老师傅传下来的 18 层,但响当当老字号招牌依旧逃不掉消失的命运。

“老味道”不等同于“老样子”,可问题是,现在的人吃糕点的场景已经变了,早已不是为了“解馋”—— 在办公室当下午茶,要小包装、低甜度;送朋友当伴手礼,要颜值高、有地域特色;哪怕是自己吃,也想拍张照发朋友圈,要包装上有设计感。而那些消失的老字号,把“传统” 当成了挡箭牌,不肯在包装上多花 5 毛钱,不肯在抖音上发一条 30秒的制作视频,不肯把大盒的桃酥改成独立小包装,最终被消费者忘在了巷尾,让百年金字招牌蒙尘。

北京稻香村大包装的京八件已华丽国潮转身。去年到北京其快闪店,年轻人围着买兔儿爷月饼,包装盒是故宫文创设计的,打开还有灯光效果;旁边的试吃台摆着低糖绿豆糕,小包装上印着办公室下午茶神器,扫码就能进小程序下单,第二天就能送到家。传统京八件拆成独立小包装,每个点心只有掌心大,印上 “福”“禄” 的卡通字体;推出低糖系列,用海藻糖替代部分蔗糖,包装上明明白白标注“糖含量降低 30%”;甚至和故宫文创联名,把太和殿的飞檐、瑞兽图案印在礼盒上,让一块枣泥糕成了 “能吃的文化符号”。

更关键的是它读懂了 “渠道的变化”。疫情后,北京稻香村火速上线小程序,支持“线上下单、门店自提”,还在抖音开了直播间,老师傅现场演示酥皮的起层工艺,弹幕里全是 “原来老点心这么讲究”“下单了下单了”。到 2023 年,它的线上营收占比已经超过 30%,门店也开到了南方城市的商场里。

现在的云南鲜花饼,早已不是十几年前小作坊里的散装点心。当地企业把玫瑰种植、馅料制作、饼皮烘烤做成了标准化生产线,还开发出抹茶、紫薯等新口味,甚至出口到东南亚,把“地方小吃” 做成了 “国际伴手礼”,靠的不是改变味道,而是把 “云南的花” 这个独一无二的标签,贴在了每一块饼上。

网图,侵删

这些出圈的老字号,都抓住了同一个核心:传统味道是根,但要用现代人的“语言” 去表达。北京稻香村的 “语言”是国潮设计和线上便捷性,云南鲜花饼的 “语言” 是地域特色和场景适配,它们没丢老手艺,却让老手艺长出了新翅膀。

吉林的糕点老字号,其实握着一把好牌:有近 400 年的手艺,有东北特有的食材,比如松子、蓝莓、玉米,还有冰雪文化这个独一无二的IP。想让优势转化成 “让外人看见” 的竞争力,对比北京和云南的案例,吉林的老字号其实有不少成长空间,每一个都藏在游客和年轻人的需求里。能不能把福源馆的绿豆糕做成小方块,装在印着雾凇图案的铁盒里?能不能把鼎丰真的萨其马切成条状,用油纸包好,放进印着长春老火车站的纸盒里?能不能把福源馆的米糕加一把松子碎,做成“松子米糕”,包装上写 “长白山松子,每块都有料”?能不能把鼎丰真的油炸点心用玉米粉改良,做成 “玉米冰蓼花”?能不能把吉林的雾凇、长白山的雪、东北的窗花印在包装上,让年轻人愿意为这份“独特” 买单?能不能抖音多拍点短视频,介绍老师傅怎么磨绿豆粉、怎么起酥皮,把老味道说给年轻人听,让年轻人吃出“匠心”,让现代人 “看见” 你的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