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学习的是滕文公派毕战向孟子求教关于井田制的问题,它符合当时的大环境,放在今天又不适宜了,我们只要知道就行了,今天继续往下读。
有为神龙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注释
神龙:炎帝神龙氏,相传他第一个制造农具,教老百姓种田,是中国农耕的发明者。
许行:是孟子时研究神农学说的学者。
译文
有位学习神农学书的学者名叫许行,从楚国来到了滕国,登门告诉文公说:“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愿意接受一个住所,做您的老百姓。”文公给了他住所,他的门徒几十个,都穿着粗麻布衣,靠编织草鞋、织麻鞋子过活。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注释
陈良:楚国的儒者。
耒耜: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
译文
儒者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一道背着农具从宋国走到滕国,(见了文公)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这样说来您也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圣人的老百姓”。
陈相见到许行后十分高兴,完全抛弃他原来所学的东西,转而向许行学习。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注释
饔飧:早餐叫饔,晚餐叫飧,这里是说自己做饭吃。
译文
陈相去见孟子,转达许行的话说:“滕君的确是个贤明的君主,不过,还不懂得(做贤君的)道理,贤君应该跟老百姓一同种地获取口粮,还有自弄饭吃,兼理国事。现在滕国有的是粮仓财库,那就是损害老百姓来养肥自己了,又怎算得贤德呢?”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曰:“然”。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曰:“否;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
曰:“冠。”
曰:“奚冠?”
曰:“自织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曰:“然”。
“自为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译文
孟子说:“许子一定要自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
(陈相)说:“是这样”。
“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
(陈相)说:“不,许子穿粗麻布衣。”
“许子戴帽子吗?”
(陈相)说:“戴帽子”。
(孟子)说:“戴什么帽子”?
(陈相)说:“戴白娟帽子。”
(孟子)说:“是自己织的吗?”
(陈相)说:“不,用粮食换来的”。
(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
(陈相)说:“那会妨碍庄稼活。”
(孟子)说:“许子用锅甑弄饭、用铁器种地吗?”
(陈相)说:“对。”
“(这些炊具和农具)是自己制造的吗?”
(陈相)说:“不是,是用粮食换来的。”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不惮烦?”
“(农夫)用粮食换炊具和农具,不能算是损害泥瓦工和冶铁工;泥瓦工和冶铁工也用他们的炊具和农具换粮食,难道能说是损害了农夫吗?而且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窑炼铁,无论什么东西,都储备在家中随时取用呢?为什么要这样忙碌的跟各种工匠去交换?为什么许子这样不怕麻烦呢”?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通义也。”
译文
(陈相)说:“各种工匠的活儿本来就不可能在种地的同时就去兼着干。”
“那么是你天下的事,难道独独可以在种地的同时去兼着干吗?做官的有做官的应做的事情,当百姓的有当百姓的应做的事情,况且一个人身上(所需用的东西)是所有工匠给做的,如果一定要自己制造的东西才去用,这简直是率领普天下的人全都奔忙于路途之上,永无停息了。所以说,有的人动脑筋,有的人卖力气,动脑筋的人统治别人,卖力气的人受别人统治;受人统治的人得养活别人,统治人的人受别人供养,这是天下通行的法则。”
今天的这段,是告诉我们,一个人不可能是十项全能,什么都得亲力而为。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过:“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用当今的话说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上小学时就听老师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直到如今我只会原话照说,并不懂真正的含义。而今天终于弄明白了,也知道了这句话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