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到家乡,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信息时代下的新型乡村正在茁壮成长。回乡路上,网上定票,移动支付,手机叫车,共享单车等等。我们不再为了抢一张火车票而提前排队,不再为了时间的冲突,而踏着泥泞的小路回家。这些改变让我们回乡变得越来越便捷,却也让我离我记忆中那些乡村的味道越来越远。
对于过往旧时光的眷恋,和对新生活的向往,让不少农人以此为商机,建立农家乐。这些农人有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可以尽可能的保存农村味道。同时,这些农家乐也让农人有了额外的收入。所以,回乡以后,我拜访了离我家最近,也是最能勾起我记忆的两家土味农家乐。
这家农家乐隐匿在山中树林,用最简单的材料搭建,像是一处临时住房。听老一辈的人讲,在他们那个年代,生活在穷困的西南地区,能有地方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钱,只有力气的年轻人,靠自己的双手搭建自己的小窝,竹子,木头,稻草,泥,就是一间小屋的全部。这样飘摇的一座小屋,竟也在动荡的几十年里,陪他们度过了半辈子。其实,我们这几代人,一直为的也都是屋子,无论是草屋还是高楼,我们都在为一间屋子奋斗,因为那是家,是心的归处,是努力的原因。苏轼曾说,此心安处,便是吾家;反过来也一样适用,此家安处。便是吾心。
要到这家农家乐,要先上山,穿过一片树林,再下山。山路泥泞,湿滑,农家乐的主人特意用砖头,铺出了一条小路,避免客人摔倒。记得我们家还未搬家的时候,我们家也住在山的那边,那条山路上承载了我儿时所有的记忆。没读书时,山上的野花野草小溪流,都有我的笑声,竹林树林果子树都是我的藏身之处。夏天读书时,晴天还好,雨天那条路,简直是我的噩梦。每走几步,就会摔一下,有时摔的轻,手上沾了泥,又时摔得重,满身都是大地妈妈的恩赐。所以,奶奶一般会给我带一套衣服,到学校换。冬天读书,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时候上课早,住的远,为了不迟到,天还没亮,就必须去上学,我们家那会儿有一个小电筒,可是,我是真的看见过,拿火把的哥哥姐姐。因为好奇,我总是像跟屁虫一样跟着他们一起去读书。上学期,我们摄影老师,给我们描绘了一副她心中最美的场景:在午后,泡一壶清茶。在大树下的藤椅上,看着书,写写东西,斑驳的树影就落在手边。这样的场景,却也让我回忆起,我童年时最惬意的时光,和朋友躺在橘子树的树枝上,时而聊天,时而看着蓝蓝的天空,思绪飞向一边,渴了饿了,就在手边顺手摘橘子吃。那些时光长久的活在我的记忆中,却也是怎么也回不去的曾经。
鱼塘,野鸡,最常见的食材,可难就难在,你需要自己捕捞。我们习惯了从超市,菜市买菜,做饭,可是当我们回忆起幼时,门前菜地两三亩,田间蛙叫三两声的情景时,是否也会有丝丝的眷恋。
灶台,饭桌。在农家,没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男主人和女主人都要下地干活,所以,在农忙时节,灶台和饭桌是归孩子管的。小时候,农忙时,我和姐姐没办法下地干活,所以,灶台就成了我们的天下。我烧火,姐姐做饭,饭后一起洗碗。经常和姐姐因为谁多洗一个碗而吵架生气,可是农家孩子心大,转眼便忘了。
饭后垂钓是这个农家乐的另一个特色,和捕鱼不一样。如果说捕鱼是为了吃饭,为了生存,钓鱼则是休闲。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电视,只是在午后静下心来,感受一下生活的气息。最让我意外的是遇到了比我小一岁的弟弟。我知道他喜欢钓鱼,可没想到如此喜欢。农家乐主人说,他基本只要有空,就会去钓鱼,我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现代人身上的时尚感,年轻感。社交网络上更没有他活跃的身影,他不爱手机,更爱手中的一根鱼线;他不爱灯红酒绿,更爱自然。可能,他喜欢农村,也可能,他比我,比农家乐主人,更眷恋以前的时光,更爱老人口中的竹篱,桑椹;更爱陶渊明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如果说第一家农家乐,主人特意留下乡村的味道,那么第二家农家乐,主人就更加的随便和简约了。就像是野炊一样,来过,走过,风一吹,把人烟气吹走,又回到冷冷清清的孤山了。整座山上只有三个人,爷爷奶奶和孙女儿,她们都不是主人,农家乐的主人雇佣她们来打理这家农家乐,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打理这座山。
说他随意,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山上随便挖了一个坑,便是灶台了,所有食材,自己动手找。无论是田里的白菜,还是山上四处跑的鸡,或是水里的鱼。管理员并不会有太多协助,30元一天,随便折腾。
其实,真正在农家做过饭的人都知道,最难得不是食材,而是生火,就算你有火机,这也绝对是个技术活。干柴燃的快,又很少,湿柴很难燃,山上风大,火时大时小,能把饭煮熟就是最好的了,更別奢望色香味俱全了。我以前也总和小伙伴一起去野炊,但是不是把山上弄得乱七八槽,就是煮不熟。总算有一次我们成功的弄了一顿饭,不仅弄的大家满头大汗,那味道,也真的不算好。但是,那顿饭大家都吃得很香,也很满足,也许是经过自己双手做出来的,又或许是真的饿了。
我父亲是一个很爱乡村的人,我们搬家以后,也是搬到了另一处山林,只是,在路边,交通更方便了,但是,依然和竹林,竹林,鱼塘,桑椹为伴。父亲离开家20多年,还是选择回来了。他说,有多少人离开农村去挣钱,又有多少人愿意再回来呢?
或许时代的进步我们深受其益,可是,也总会想起乡村里那些旧的时光,旧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国,致力于寻找故乡的味道,但家乡的味道,又何止是美味佳肴,还有在我们记忆深处的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