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ll十二点啦

童年时期,在农村大家吃饭时都汇聚在一起。把饭碗端到大树下,或者当街里的一片空地上。

大家边吃边谈,乐乐呵呵。俗话说“隔锅的饭香”,我们小孩子家,见到邻家的饭,会东家吃一口西家吃一口的。谁家的饭看着好吃就往人家面前凑。

这些都是往事,是每一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都经历过的事,无甚希奇。而在一段时间饭点上出现的一个人,却让我难以忘却。因为他一出现,饭场上便充满着快活的空气。

这是一个流浪四乡的人。他三四十岁的样子,长长的头发和胡须打着结儿,穿着灰色的脏脏的衣服,头上戴着一顶帽子,腰里扎着一条腰带,腰带束好以后,长了一截儿就在裤子上耷拉着。

他端着一只大瓷碗,大伙儿们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十二点来啦!不一会儿他的大碗就满了。我们小孩子会把他团团围住,将他的帽子取下来戴在自己头上,扯着他的腰带转圈圈,问他,几点啦?几点啦?他则边转圈边笑嘻嘻的大声回答,十二点啦!

有时大人会说:不是不是,一点啦!他继续说:十二点了。我们小孩子也在一旁起哄:三点啦!五点啦!十一点啦!而他依然快活地说:十二点啦!十二点啦!

这简单的四个字,随着年龄的增长,使我想到了很多。我们的梦,人的信仰,在环境的影响之下,会改变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