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群星闪耀,课文分别是《邓稼先》杨振宁、《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臧克家、《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孙权劝学》。
他们中有矢志报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有英勇无畏的民主战士闻一多、有才略非凡的英雄豪杰孙权和吕蒙、还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阅读本单元能让我们感受到杰出人物的高尚情操、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
《邓稼先》巧设小标题。
文章有六个小标题组成,分别是“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以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百年历史为背景引出邓稼先,突出他的贡献之大。“两弹元勋”简要介绍了邓稼先不凡的人生经历和杰出贡献。“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通过与外国科学界奥本海默的锋芒毕露对比,突出邓稼先忠厚朴实的性格特征,和中华传统文化对他的熏陶与影响。“民族感情?友情?”通过对谣言的澄清,证实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制造原子弹,突出邓稼先的贡献之大。“我不能走”写了邓稼先面对困难时勇于担当、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永恒的骄傲”是对邓稼先的整体评价,强调邓稼先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表达崇敬之情。
六个小标题概括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快速把握文章大意。小标题的运用使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六个小标题使递进关系,不能互换位置。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小引,以历史背景为邓稼先出场做准备,总领全文。第二部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和延伸。第四部分是第二部分的扩充,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表现。第六部分是情感的升华和对全文的总结。
文章包含作者的双重感情,一是对祖国的至情,二是对有着50年友谊的朋友的一片深情。
《说和做—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夹叙夹议
文章通过一些议论性的句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介绍,由一二段的议论开始。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研究、严谨治学、心无旁骛、勤奋刻苦,写作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文中通过“头发凌乱””目不窥园,足不下楼“等等突出了他的专注,表达了赞美之情。这时的闻一多是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个是惯出始终的。
第一部分再第七段的议论中结束了,这里的议论是对上文的总结,点睛式的概括。
第二部分由第八九两段的议论引出,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他不但说了,还参加了游行示威。这里写了他起稿政治传单、发表演说、参加游行三件事。“他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细节描写写出了他参加游行时从容不迫、大义凛然的革命者形象。这一部分再最后两段的议论中结束了,“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高度赞美了他敢于高声说出真理,勇于以身殉国的崇高品质。
这一节要讲到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写的好处。
《列夫托尔斯泰》欲扬先抑
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丑陋的外貌,文章反复强调他长相的平庸。多毛的脸庞,眉毛像树根,鬈发像泡沫,大胡子犹如滔滔白浪。额头像刀胡乱劈成的木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头发乱蓬蓬,鼻子像狮子鼻,两只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厚厚的嘴唇,表情忧郁、消沉、愚钝、压抑。总之,很丑。
“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乡村野夫的脸孔。”“托尔斯泰一直就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托尔斯泰“长着一张在俄罗斯随处可见的脸”文中像这样犀利的措辞举不胜举,托尔斯泰的丑陋和平庸由此可见一斑。写托尔斯泰平庸的长相,是为了后文引出他犀利的眼睛。这一部分的抑,是为了后面的扬。
第二部分聚焦于托尔斯泰的眼睛,重点突出他眼神的犀利和敏锐以及超强的洞察力。说他的眼睛像锃亮的钢刀、像枪弹、像金刚石。还说“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的最服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文中引用高尔基的一句话评价托尔斯泰的眼睛“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极富感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文章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文章前后对比鲜明,带给读者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孙权劝学》语言简练
文章分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部分。孙权劝学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详写。第一次劝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说明孙权对属下要求严格,并寄予厚望。吕蒙以“军中多务”推辞了。第二次孙权以“孤其余卿治经为博士耶!”的反问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接着指出学习的方式和目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然后又以“卿言多务孰若孤“责备吕蒙。最后孙权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说吕蒙“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言辞恳切。这是第二次劝说,结果成功了。
吕蒙开始学习了,但吕蒙学习的过程一笔带过”蒙乃使就学”因为文章的主旨不在于介绍吕蒙如何学,而在于突出孙权劝学的效果。因此这个详略安排是很巧妙的,突出了标题中的“劝”,劝学部分就是详写的重点了,突出孙权善于劝说。
学习的效果即鲁肃赞学也是详写,这样能突出劝学的效果。鲁肃赞学属于侧面描写,通过鲁肃与吕蒙的谈论,和拜孟母结友的行为突出吕蒙学习后的进步之大。这是本文的亮点,语言精炼,详略得当。
三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孙权善劝(语重心长、言辞恳切、现身说法),鲁肃(敬才、爱才、惜才),吕蒙(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文章要传递的观点是:开卷有益,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以上四篇是七下第一单元的文章,虽然题材各异,但都表现了杰出人物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精神。本单元的语文训练点是精读,把握人物的主要特点,感受人物非凡的气质。可以借助标题、开头、结尾、小标题和文中的抒情议论句了解文章大意,梳理文章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