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读书,氤氲书香气
我今年读的大多是经典著作。经典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但主要是现实的;经典有世界的,也有民族的,但主要是民族的。那时古今中外我涉猎较杂。由于书源很少,所以得到的书便反复读,却也是常读常新,感觉书中很丰富。就不断地激活我的心性:对真善美的追求。它们潜移默化地造就和丰富我的生活,因此也是我思想、审美的基础,是价值观的基础。
我那时初读感觉《红楼梦》是儿女情长,《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权谋”与“暴力”,《西游记》是神话或童话,与志怪小说几无差别。后来再看再读时,慢慢感觉,《红楼梦》是封建主义的一曲挽歌,是一部宣扬出世的杰作。《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承载了中华文化释道儒之外的另一重要精神:侠义。《西游记》则表面简单,实则不然,《西游记》热情赞美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
我在 我国古典名著中重睹众多的艺术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关羽身上我们看到忠义的化身;《 水浒传》中鲁达一直被人们视为匡扶正义的人;《西游记》中 沙僧 身上我们看到了忠厚老实、任劳任怨的性格;《红楼梦》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雨雪严相逼”我们能读出林黛玉内心凄苦 。
我在读书中了解了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不乏心系天下的仁人志士:面对民生疾苦,杜甫袒露出“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济世情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面对危急情况,诸葛亮表现出“ 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的勇敢担当(《出师表》);面对国土沦丧,辛弃疾展现出“了却君王天下事, 胜却身前生后名 ”的雄心壮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面对生死抉择,文天祥显现出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 正义凛然(《过零丁洋》);面对王朝飘摇,陆游抒发出“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面对贬谪境遇,范仲淹传送出“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岳阳楼记》)。这些古仁人,以人格魅力永留史册,为后世景仰。我在书中与他们精神对话,真是快哉。
我在读外国名著中,在书中我读懂了内容:我读《鲁滨逊漂流记》佩服鲁滨逊。鲁滨逊这一人物在坎坷经历中表现出的刚毅、坚强不屈的品格让人钦佩至极。我深刻体会到,鲁滨逊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经历,与他的实干精神和坚强性格是分不开的。而我正缺乏这种精神和品格。我早已习惯了父母为我创造的优越条件。在学习中,我常遇到一些困难,但这点困难与鲁滨逊独自生活在荒岛上遇到的艰难险阻相比,是微足不道的。他能用双手创造奇迹,我为什么不能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呢?读过这样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英雄的传奇生涯后,我深深地被一个英雄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灵魂震撼着。那么从现在起,我应该坚强、勇敢,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美好生活。
读《格列佛游记》更有趣。游记中的大人国、小人国的离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岛上的慧骃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美德的慧骃国国王的故事。在他们的国度中,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我也盼望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能像慧骃国那样,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
后来看到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读书的5个秘诀是: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排序(对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脱敏”(对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又得到了读书的秘诀,真好。
随着书读地越来越多,我相信塞万提斯一言道破的“读什么书,成什么人”。我还相信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智慧的海洋。读书可以形成翩然之风度,卓尔之气质。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