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光剥开了暗夜,天刚亮,窗外烟雨濛濛,雨是下了一夜的。虽睡意全无,却全然不想起床。“空床卧听南窗雨”也算是“偷的浮生半日闲”吧。落雨本是无声无痕的,无所谓是斜风细雨还是滂沱大雨,得落在什么东西上才能听见声音。还记的李义山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若不留残荷,想来也听不见那淅淅沥沥的雨打残荷的声音了。但似乎也不必太担心,雨终是会落下来的,它是没有定格在半空中的能力的。没有残荷,池边听雨就会出现“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同样的结果了。不同于雨打残荷的淅淅沥沥声音而是雨落水中的滴答声。雨打残荷、雨落水中都是美的。雨落屋檐、雨打芭蕉、雨穿竹林打叶声,雨落古巷……这些都是美的。这些事物的美或许不仅在于雨声,还在于雨境。都是些极幽极静的景,静景之中才听得见这轻似梦的细雨,这应该就是听雨人多喜欢听夜雨的缘故吧,夜中的雨比白天的雨听的更真切,更直击内心。
自然听雨比不得赏雨,虽同样需要境,境的作用确不一样。赏雨,赏的是雨与景共同构造的和谐之境。境是赏雨的对象之一。而听雨,境的作用在于为听雨制造条件,幽境听雨才更显趣味。光有外部静景,却无内心安定,想来听雨也成了奢望。倘若心中烦躁,外界喧嚣,想听雨是万万不能够的。听雨是心与神的统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当然,这不是说若无静景幽境,听雨也成了不能。于闹市听雨,需要的是更大的智慧,更深的哲学。大隐隐于市,于闹市之中,独自安好,保持内心安静,雨一样有声。心中欲澄澈,雨滴才一点一点更清晰。
听雨本来就是一件雅事,闲人雅事,是最完美的搭配。快节奏的生活里,停下脚步做个闲人,似乎不大现实。只能忙里偷闲,稍稍慢走。今晨听雨,世界还在睡梦之中。虽无古人煮茶听雨的浪漫,在钢筋水泥之中的我听着雨。那是雨拍打玻璃窗,敲击着不锈钢栏杆的嘀嗒,夹杂着身边人酣睡时那厚厚的呼吸声,虽算不得高雅之美,却也美得朴实,美的自然,这是古人煮茶听雨时所体会不到的幸福与安心。这是披着铠甲归来的人心中的柔软,和最安心的依靠。周作人《雨天的书》 中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有一颗听雨人的心,何处无雨听,只怕是这“雨”会下个不停,不要感叹太多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