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打针就是胆小吗?
最近因为咳嗽,前往医院看病,在抽血的队伍中,看到了一对母子。
男孩子大约5,6岁的样子,边哭边跺脚喊着不要抽血,妈妈对着孩子说:“你平时不是很勇敢的嘛,怎么抽个血就害怕成这样,你至于么!” 孩子继续哭闹着。妈妈继续指责:“你不嫌丢人我都嫌丢人,你看那边的小妹妹比你小都不怕,还亏你是个男孩子!妈妈对你太失望了!”
一转眼,这对母子不知去了哪。又过了一会,只听见远处一阵撕心裂肺的哭闹声,回头一看,正是那个男孩,哭着坐在地上,妈妈拉着他要往抽血的窗口走,孩子挣扎着要逃脱妈妈的手,但妈妈誓不罢休,一个拉着,一个要逃,伴随着撕心裂肺的尖叫声,场面非常难看。弱小的个体,自然抵挡不住成人的力量。最后孩子被硬拽到窗口,一旁的叔叔阿姨也纷纷对着孩子轻描淡写的说:不痛的,不要哭啦。就像被蚊子叮一下,一会就好啦!
至始至终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孩子的害怕。
我们一贯喜欢开心听话的孩子,只能接受孩子积极的情绪,而无法接受负面情绪。从另一方面来说,家长无法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谈何接受孩子的呢?我们从小就被告知,你不可以哭,你怎么可以这么想,这些类似的质疑声,让我们从儿时开始就怀疑自己内心的感受了。
事实上,感受没有对错。我们家长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的行为。一味的质疑孩子的感受,只会让他更加难以接受自己内心的声音,而情绪和想法这个东西,你越是质疑它,它越是挥之不去,我们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认识情绪,学会正确表达情绪,用合理的行为去化解情绪。
说回刚才的抽血,在大人看来一件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我们习惯了用自己的立场和感受附加在孩子身上,我们是不是应该试着蹲下来体会一下孩子的感受,我们是否已经忘了,那个曾经年幼的自己?
我们一直告诫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你不可以害怕,你不可以哭,你要勇敢,这些所谓的应该或者不应该之前,是否明白,害怕也是人之常情呢?
真正的勇敢,并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明明知道害怕,却还是要勇往直前。
在如今这个望子成龙,充满焦虑的年代,孩子们的内心是否被我们忽视的太多,他们快乐吗?焦虑吗?害怕吗?幸福吗?满足吗?当我们一味地追逐着分数和名校的同时,到底这些是真正为了孩子他们,还是为了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