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想作为、能作为、敢作为”干部?

       近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着眼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坚持德配其位、才配其位选准用好干部,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给广大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从用人导向入手,破解“不想为”的问题;从教育培训入手,破解“不会为”的问题;从激励关怀入手,破解“不敢为”的问题,注重培养“想作为、能作为、敢作为”的干部,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促使干部“想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把一个好干部用起来、用好,就会激发更多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因此,各级党委(党组)要牵好选人用人这个“牛鼻子”,坚持事业为上、任人唯贤原则,坚持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不简单搞平衡照顾、论资排辈。特别注重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管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把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各方评价怎么样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注重选拔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坚决调整那些做样子、混日子、要位子的“官油子”,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

       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助力干部“能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干部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素质能力是干部干事业、抓工作的重要基础,无论是作决策,还是开展具体工作,都需要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对标组织需要、事业需要、岗位需要,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同时,针对干部知识上的短板、经验上的盲区、能力上的弱项,通过专业培训、专业轮岗、上挂下派、专业考录等措施,着力提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注重正向激励关怀,激励干部“敢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要真情关爱干部”。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干部之家的职责定位,认真落实总书记指示,着力营造真情关怀、加油鼓劲的政治氛围。健全激励机制,认真执行干部职务职级并行制度,统筹用好有限的职数,尽量扩大受益面,使一些兢兢业业、默默无闻、踏实干事的干部能晋升、有盼头。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宽容在改革创新中出现失误或错误的干部,消除干部思想顾虑,支持干部放手大胆工作。积极挖掘在改革、发展、稳定一线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选树干事创业好班子、担当作为好干部,树立起可见可学可比的标杆,形成崇尚实干的良好风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