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看到2005年春晚的《千手观音》后,就决定这周班会让学生观看这个节目,并谈感受。
可惜在网上不能下载,教室的班班通也不能上网。最后没有办法就选择手机播放利用班班通的投影观看。画面质量很差。
观看完之后,我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作为代表谈谈感受?
各组利用各种方式,在20秒时间内选出了代表。
同学们在谈感受的时候,我发现一些同学压根就没有看过,有些同学以前看过,而且也知道这个节目都是聋哑人表演的。仅此而已。
以下为各小组代表:
各组代表谈完感受之后,我给学生介绍了这个节目的背景。然后给学生说:接下来给出五个名额,有五位同学主动上台再次进行分享。(以前开班会让所有学生都分享,就发现总是班会时间不够不够用,我就给学生说,以后我们在开班会需要分享,会限制名额)
这次自己决定是否分享。如果两分钟之内没有同学愿意分享的话,到此结束。(当时我还想,很可能会就此结束)
经过一会儿的思考之后,先后有五个同学上台,进行了分享。
我告诉学生,机会抓住就是自己的,抓不住只有等下次。
以下为第二次分享的同学:
为了整理班会内容,最后我要求每个上台分享的同学,把自己分享的内容写在纸上交给我。(同学们愿意上台分享,但是对这个要求有点不喜欢)
以下为同学们分享的书面内容:
反思:
本来我担心看这个节目,让分享大家会反感,实践证明,并非如此。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平台,一个展示自己思想的平台。
在观看节目和之后的分享环节,我基本上没说多少话,没讲什么大道理,都是学生在讲,我发现学生在分享的时候会说,老班让我们看这个是为了xx?(其实我没有想那么多)
最好的教育者并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自己。
有时候老师自己少说,让学生多说效果可能会更好。
以后要想办法做好班会的记录。学生喜欢的多做一点。不喜欢的尽量少做或者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