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孩子不被允许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我们期望孩子诚实,其实是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想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但我们往往只注重“形式上的诚实”,却没有从实质上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样往往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感,甚至是诱导孩子以谎言对抗谎言。
一位朋友告诉我,她儿子小时候不喜欢和爷爷奶奶,因为爷爷奶奶怕他磕着碰着,对他限制太多。
但是因为夫妻俩工作都忙,只能让爷爷奶奶带孩子。
有次过年,儿子在饭桌上对他们说了句,讨厌爷爷奶奶。
爸爸听后勃然大怒,指着儿子骂他“白眼狼”。
爸爸怒不可遏指责儿子,反复说爷爷奶奶付出了多少照顾他,又做好吃的,又带他出去玩,怎么可以这么没良心!
朋友当时也觉得尴尬,但是为了维护长辈的面子,她没有顾及孩子的情绪,也跟着爸爸一起,否定了孩子的情绪。
在爸爸、妈妈反复对孩子否定和威胁下,孩子最后改口了,违心说出:“我爱爷爷奶奶”。
那位朋友说,那一刻,觉得孩子很可怜。
因为她知道,孩子的核心诉求,是爸爸妈妈对他的陪伴太少,可是,简单粗暴的父母,却硬生生曲解了他的意思,并且借此大发淫威。
这本来是发现孩子潜藏的问题,是父母疏导孩子情绪的好机会,但是,父母不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而孩子,却在成年人的话语中懂得了,诚实说真话,告诉父母真实的想法,有时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父母不爱听”。
大家都喜欢听到想听的话,才不管孩子真实的感受是什么。
假如,孩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却会被父母指责;孩子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却会被父母否定。那我们的孩子,如何能够学会诚实呢?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诚实,那么,请至少准备接纳孩子真实的想法和情绪,让孩子说点“我们不爱听的”。
另一个方面,我们必须制止孩子说谎吗?我们自己有没有经常说谎?
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做过一个实验,人们在日常交谈时,他带上隐蔽的摄像机录下现场情景。统计结果令人吃惊:每人每天至少撒3个谎。说谎的内容多与情感和感觉有关,包括情绪、观点、对他人或事物的评价等,而且,人们倾向于假装正面的、积极的感觉。
既然说谎源于人的本性,那强迫孩子做反人性的事情,实在太累,而且效果不好。我的建议是:完全接受,不批评、不指责、不拆穿,提防恶意的谎言,创造讲真话的氛围和环境。这个这个世界上没有纯粹的真理,每种语言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要不破坏关系上的真诚,不影响彼此间的情感联接,那说谎在某种程度上是允许的。
所以,我非常推崇一句话:“相比真实的话,真心的话更有价值。真心与否只有自己知道,但也请放心,是否真心别人感受得到。即使当下感受不到,日久也会见人心。”
做个总结。
人其实天生就会说谎,这是基因教会我们的,是我们的天性,也是一种自我防御保护机制,我们不需要回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假如一个人说:“我这辈子从来没说过谎”,那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谎言。
而真诚,是比诚实更为珍贵的品质。
所以我认为,不需要执着,只要引导孩子保持真诚,才是他们需要一直恪守和遵从的底层逻辑。
人是复杂的。不仅角色复杂,而即便同一角色,在不同情形下,也是不同的。但是,正是因为如此复杂的人性,才让我们的人生变得这么丰富多彩,不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