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2日,我市通过了《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自2022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前天晚上是跨年夜,外面的烟花爆炸声此起彼伏,仿佛要抓住这仅有的时刻,在禁放区域来一次最后的绽放和告白。
烟花爆竹对于60、70后来说,承载着太多的童年记忆,那可是春节最有趣的事情。
每年只要进入腊月门,第一声爆竹就会响起,然后不时会听到爆竹的声音,整个村子也就开始洋溢着年的味道。
谁的爆竹声音更大,谁就是最幸福的。爆竹的声音,其实就是祝福的载体、喜悦的传递。为了能感受更多的鞭炮齐鸣,听到更响的鞭炮声声,我们小伙伴们不远7、8里,步行到集市上去享受那份快乐。卖家们为了吸引顾客,就会展开竞争,你放一挂,我放一挂,乡亲们一听,输赢立现,蜂拥而至抢购赢家的爆竹。当然光是声音大也不行,还有一条衡量标准,爆竹的燃放节奏要合适,声音大并且燃放节奏(我们叫“连”的好的)合适才是最好的爆竹。
谁的爆竹炸得高,谁就是最后的胜者。在80年代,爆竹对于农家来说,还是很奢侈的,买不起很多的爆竹,但是为了新年的喜庆和对新年的祝福,再穷也得买上几挂。对于我们小孩子,家长能给我们单独买一挂,那是相当幸福的事。我们总是把成挂的爆竹拆开,每次出门,都是掂量来掂量去,才能决定带出去几只玩,和小伙伴们比赛,看谁的爆竹能把罐头盒炸得更高,先把爆竹放在地上点燃,然后快速地把罐头盒扣在爆竹上,随着爆竹的爆炸,罐头盒被炸到了天空,谁的爆竹炸得高,谁就是胜者。
谁跑得快,谁就是新年的幸运者。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搞怪。农村到处都是牛粪,把爆竹插到牛粪上,点燃爆竹后,大家都以最快的速度向四周跑去,跑的慢了,牛粪就会被炸到身上。这个时候,大家都开心的大笑,却没有人有任何的怨言,只知道享受这份天真的烂漫和快乐。
捡拾卡壳的爆竹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哪家开始放爆竹了,小伙伴们就站在旁边,既是欣赏这爆竹燃放的壮观,也是为了抢卡壳的爆竹。爆竹燃放结束,大家会稍稍等一等,害怕有没有完全燃完的爆竹会突然爆炸,一看没有动静了,就一拥而上,找寻卡壳的爆竹。把这些爆竹拆开,火药汇集起来,有时利用这些火药做成新的爆竹,也有时用香点燃汇集起来的火药,大堆地火药突然燃烧,让人体验到什么是绚丽多彩。现在想一想,那个时候的幸福真是如此简单。
燃放爆竹的高潮是在“送年”仪式,有的地方也叫“送神”。仪式在正月初二的傍晚,这个时候,是各族支系比赛的时候,尤其是在80年代尤为重视,那个支系的爆竹放得时间长,意味着这个支系更有实力,也为新年讨个好彩头,提前占据了先机,预示着新年会有好运气。
“送年”仪式之前,各支系都会安排人员挨家挨户去收集爆竹,每户至少一挂,多者不限,然后将收集的爆竹重新用线连起来,一挂爆竹就变成几百个头了,然后挂在竹竿上,很漂亮地缠绕在上面,这样一操作,举起来更轻松些,也可以保证爆竹在高处爆炸,声音就显得更大。上小学的时候,有实力的支系,要燃放半小时以上,并且是多个人同时燃放。各支系的燃放时间,也是伙伴们交流地话题,哪个支系的时间最长,这个支系的小伙伴也很有自豪感,感觉这一年从一开始就有了好盼头。
故乡还在,但童年再也回不去了。一声爆竹,勾起童年的无限回忆和快乐。
少了烟花,只是少了一种仪式,但却保护了我们的环境。只要环境好,我们的故乡就会在,故乡在,我们的童年,就会像散落的星星,在故乡的角角落落里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