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说M,你现在公务员也考上了,自己的时间一下子多了,怎么样以后周末我们约着去书店看书怎么样?”
M一脸诧异:“去书店看书?!你是有多装13啊,看书不能在家看?!”
我一时语塞,只是淡淡回了一句:“你好没情趣啊”,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逛书店这事儿吧,不得不说现在是有很多人去书店只是为了“摆拍”的,他们约上三五好友,点一杯可人饮品,或者若干糖果色彩的蛋糕,拿上一两本格调很高的书,千万次调整后,得到完美构图,举起手机,一阵猛拍,要是带上自己人像最好,接着打开美图软件,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快速滑动,咻咻咻,或许很快,或许半个小时之后,配上一段鸡汤文,朋友圈里见。
那么你能以此来以偏概全的说,那些去书店看书的全是装的角儿吗?不可否认,当我也还是摆拍一族的时候,也这么想过,然而之后想法便开始改变。
这是一种新的休闲娱乐的方式
回看当下,阅读这件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追寻精神世界的队伍当中,阅读正在以一种不可抵挡的势头成为当代人空暇时间里的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
去年因为一些原因,几乎每周末都会和朋友相约书店看书,渐渐的我发现,现在书店里的顾客也不尽是那些所谓的摆拍族,他们或是亲子档,其中一部分父母全程专心的给孩子讲解书上的故事,另一部分则随孩子自己在一边随意阅读,而自己也拿起一本书享受片刻既陪伴孩子又独处的阅读时光;他们又或是朋友闺蜜档,相约而来,找一处有着阅读氛围的环境,坐下来,你一本我一本,互不干扰,当下只有自己和手中的那本书,偶尔小声交谈几声,呼应一般,再次低下头,权当为当下阅读的情节插播一则休息广告。
提供一种阅读氛围
其实M说的也没有错,读书非得去书店,家里不能读?可以读啊,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读,因为家里有WiFi,有床,有零食,叫他们如何能安心读书?每每总有人说,当我拿起书决心要读点什么的时候,一坐下就如坐针毡,想起来走两步,分分心,累了床上躺一躺,恍惚之间睡了去,得,再醒来好时光已经离开了,你说他们怎么读?而去到书店,这些因素就相对被削弱,在一个全是阅读的氛围里,你的注意力会被集中,大部分的心思都会集中在阅读这件事上,另外在外界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人自身的警惕性也会被唤醒,一般而言不会太容易出现如在家一般的困倦或者其他放松的心理,就像上学时,在学校自习和在自己家自习,哪个更容易犯困,或者说哪个效率更高,我们都深有体会。
是精确私人书单的方式
在书店看书对于我这个摆脱摆拍族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发现、补充、试读。
这得归功于书店的书目都是分门别类的摆放,游走于书架之间,玲琅满目的书目,我会发现下一步我想要阅读的书籍的方向;有了方向之后,我把对感兴趣的书目补充到我的私人书单里;有一些书店提供书本试读服务,那么我就可以对感兴趣的书随意翻看几页,或者只是看看书的目录,就可以大致判断出,我是否需要这本书。那么也会有人说了,这些活儿在网上书店都可以完美的完成,对于我这个懒人我也是这样做的,于是就有一次真的想装13买了张爱玲的两本书集,看了几页发现,当下的自己还不能领会张爱玲的文风,那两本书简直就是精神折磨一般的硬着头皮翻完了,对,只能说是翻完了,压根就不能说是看完了,翻完之后就在书架上蒙灰,而那些我在书店“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加入到我的私人书单里的书,我都很好的完成对它们的阅读。
在书店看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书本围绕中会很大的激起你对于阅读的热情,看到一本本书,就觉得恨不能都翻一遍,去了解作者想要呈现给我们的世界和思想,这对于那些渴望阅读但是又不能静下心来阅读的人而言是一个福音。也正是这种兴奋感,我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当地的书店是我必去的一个目的地,除了感受当地的精神文化,剩下的就是我痴迷这种对于书的兴奋感。
尽管,在书店看书还有摆拍族的存在,但是摆拍族的数量远远少于真正在阅读的人,那么去书店看书就是很装的事儿这个命题是永远不会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