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各朝代服饰的款式、所用材料及颜色层出不穷,它们特点迥异,反映了所在朝代的文化、生活及审美上的差异。可以说,朝代的更替史也是服饰的演变史。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民族服饰,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饰。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具特色的服饰体系—汉服体系。直止清朝剃发易服汉族人脱下了几千年的服饰。
博大精深,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服饰文化财富,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豪。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
先秦奠定服饰基本形制。形成了上衣下裳、深衣、胡服的中国传统服装形制和人民蓄发、辫发的习惯,并开始采用笄来束发,此外,还出现了一些鞋具。
秦汉服饰基本定型。秦汉时期,男服以袍、襦、衫为主,女服以深衣、襦裙、裤为主的服装形制基本定型,男子首服以巾帻、冠帽为主的首服形制也固定下来,女子发型和首饰(出现了步摇)基本定型,还产生了“副笄六珈”制度,出现了歧头履和园头鞋。
.广采博收,绚丽多彩的唐代服饰。唐代男装多是圆领袍衫或裤褶,女服多是披帛襦裙,也有胡服和女著男装。男子首服主要是幞头、折上巾、巾子,女子首服主要是幂、帷帽、胡帽。女子多梳义髻,出现了面靥化妆法和花钿装饰。
继承与发展中的宋代服饰。出现许多具有特色的男服和女服,如男服中的襕衫,女服中的背子。宋代妇女还盛行插戴花冠的习俗,宋代男子也有戴花冠的喜好。
清代易服。清代男服仍以袍为主,出现马蹄袖,此外还有箭衣、行褂、马甲等服装,首服主要有小帽、结子。满族妇女一般身着旗袍,脚穿高低鞋,发梳两把头。汉族妇女以衬衫和裙为主要服装,以弓鞋为主要鞋具。
古人对衣服也有很多称呼,有裳、锦衣、羽衣、袍服、白丁、白袍、布衣、青衿等雅称。因为古代不同阶层的人穿的衣服是不同的,人们会根据不同服饰名称来称呼不同阶层的人。除秦始皇时以黑色为尊的皇袍以外,此后皇帝的衣着服饰都以黄色为尊。
自清代以后汉服慢慢的就退出了我们的眼里,然而最近几年国风热潮又重新开始流行汉服的热爱者越来越多在街头你总能看到一些穿这汉服的孩子们恍然间似乎透过这些年轻的身影感受到古代街头的繁华热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起汉服,衣袂翩翩、自信满满地行走在高楼大厦和绿水青山间。本着复兴汉族传统服饰的信念投身到汉服文化产业中来。不仅丰富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成为当代青年彰显文化自信、向世人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
作为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的古代服饰都有着不同的内涵表达。透过中国古代服饰的变迁,可以看到历史上曾经的王权至上、等级分明,更可看到古人的君子风标、自由精神、务实态度和包容情怀。
虽然我们现在的服饰风格和文化已经和过往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但是当我们再去回望汉服这一历史文化的时候,不得不说,它的巨大魅力使我们远不能抗拒的,它的高度也远非我们可以实现的,即使在今天,汉服对我们仍有着重大的影响。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无论何时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