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苦乐
刘基在《苦斋记》中曾说道:“乐与苦相为倚伏也。”苦就是痛苦,乐就是快乐。刘基的话深刻地揭示了苦与乐的辩证关系。所谓“乐极生悲”,快乐过头了就是痛苦的开始,反之痛苦中的反思恰恰是快乐的起点。
吃的了苦才能享受成功后的快乐,成功之后只知道享乐就会导致堕落和痛苦。有时候,吃苦本身就是快乐,有时候空洞的享乐隐藏的是内心的痛苦。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总是处于痛苦之中,也不可能一直沉迷于享乐之中。我们如果为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而奋斗,开始要主动吃苦,以苦为乐,最终获得持久的快乐。
人们往往能够忍受物质上的苦,并能在拼搏进取中苦中作乐;却很难忍受精神上的空虚、思想上的困扰以及精神上的痛苦。短暂的享乐也只是为了掩盖精神上的苦闷。
我们作为时代的先锋,应该认清这个普遍的现象,不要畏惧开始创业时物质条件的艰苦,只要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最终会取得事业的成功。反之,如果在精神上找不到信仰和希望,多么丰厚的物质条件都弥补不了内心的失落与迷茫。故而,快乐的真正源泉在于内心的精神世界,而非外在的物质条件以及物质的享受。
以苦为乐的精神在我们国家传承久远,这正是中华民族的“内功”所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三年的解放战争,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敌人作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伟大胜利。当时,战士们的武器虽然只是“小米加步枪”,但他们心系亿万百姓,他们心中有正义战胜邪恶的必胜信念,他们心中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决心。所以他们的精神上是快乐的,所以物质上的苦丝毫也难不倒他们。而那些入侵者、反动派却将自己的享乐建立在对老百姓的压榨和屠杀之上,建立在老百姓的痛苦之上!他们的滔天罪恶最终的到了正义的审判,他们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
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时时刻刻想着为人民服务,自己在生活上艰苦朴素,毫无怨言。但他的内心一定是快乐的,因为帮助别人本身就很快乐。所以他在生活上、物质上的苦,丝毫不影响他帮助别人、忘我工作,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所以,人活着一定要有精神上的乐观和坚定。决不能一味沉迷于物质上的享乐,这样只会堕落到痛苦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