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稍微控制下自己的吐槽吗?
近期偶尔对自己这么说,但是当下情绪上头的时候,控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跟朋友的聊天变成了不停地吐槽,吐槽工作、贫穷、和感情,反反复复就这么几个话题。
中秋回家的时候,姐姐的同事开玩笑说“你眼里没光了”。认识她们是我大学毕业后的那个暑假,那时候等待研究生的入学,同时做着不同的兼职,考研辅导、选题写稿、超市收银、每天做饭,对生活充满期待,对未来满怀热情。我最近也常常拿这句话调侃自己“我的眼里没光了。”
但也害怕,眼里真的没光了,所以极力地想让自我更明显一点。
工作之后,我试图寻找一个可持续的良好生活方式,比如早睡早起的作息、碎片化学习的习惯、高效清爽的工作习惯。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而在改变自己、重塑自己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也发现不得不面对自身的弱点以及从没发现过的特质。
一直以为自己是社恐人格,但每天的工作就是跟人打交道,掌握好原则也发现沟通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真诚、有效、解决问题,沟通考验的是综合素质。
我绝对不会标榜自己是一个社交型人格,但发现我对社交的需求还挺大的。因为太在意距离感和分寸感,工作场上不容易交到朋友。靠着跟朋友们的微信聊天,满足自己的日常社交所需。
跟朋友说“我想成为一个很酷的人”,朋友问“比如?”,我:“我也不知道。”
可能只是不想陷入当下的情绪,可能是想稍微带点理想主义。
关于理想主义,不想承认也不愿意放弃。跟前同事聊天的时候,聊到比较深的话题,我忍不住说“我不是理想主义,但是想拥抱着现实做个梦”。前同事和我同时期入职,前几个月离职之后去了相比而言更好的平台。我们的交流不过多,倒是可以聊一些工作之外的话题,同频率的人交流好就好在,你说一些“疯话”对方也能领会。我们会在这种微小的信任间获得一些能量。
但也因此充满危机感和焦虑感,不确定这是不是一件好事,它在催促我前进的同时,也在反噬我的生活,心慌、专注力下降、思考能力降低,生活热情长久消失又短暂复活。
杭州终于降温了,南方呆久了,竟然更喜欢冬天了。我想我应该认真思考一下现在怎么生活,而不是未来如何如何。
想想也好久没看新书,购买了4本纸质书,希望短暂地享受一下文化消费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