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夏 那 些 事
顾 冰
今日立夏,我又想起了童年时代过立夏的那些有趣的事。
那时候,日子虽然过得很苦,但每个节气,总有一些使人欢喜的事,所以,也就弥补了物质的不足。多少年过去了,很多习俗变了,然而,立夏的那些事,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小时候,每到这一天,小孩子脖颈上都要挂一个蛋。大人说,立夏胸挂蛋,小孩不疰夏。疰夏这个词,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知道的了。那时候,炎炎夏日,没有空调,没有电扇,住房条件差,还要下地劳动,天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所以,体质较弱的,就会消瘦乏力,这就叫疰夏。胸口挂了蛋,会不会真的不疰夏,我不知道,但对于平时缺少荤腥的小孩来说,能有一个蛋吃,却是分外高兴的事。还有,不但能吃上蛋,还能别出心裁地玩。
一大早,大人就把鸡蛋煮熟,而且,装蛋的网袋,也早已用彩色丝线编好。母亲小心翼翼地把蛋装入网袋,郑重地挂在我的颈上,并叮嘱我,不要吃了。我一边答应,一边飞一样跑出家门。村口的觉悟树下,早聚满了一堆小孩,他们每个人胸口,也都挂着一个蛋。大家围在一起,比谁的蛋大,谁的网袋好看。有一回,不知道是谁说,咱比比谁的蛋硬。怎么比,用二个蛋相碰,破了算输,不破算赢,都破或都不破算平。输了的,蛋就归赢的人。比就比!一连碰了二个,别人的蛋都破了,而我的却完好无损。输的人,耍懒不肯把蛋给我,我也无计可施,只得作罢。你们可知道,我何以能取胜,我是用蛋的顶端去碰他们蛋的侧面,什么原因,我也说不清,只是有一次,母亲让我打鸡蛋,我把鸡蛋的一头往灶面上磕了二下,居然未破,我又把鸡蛋的侧面一磕,破了。从此,我寻思,鸡蛋的顶端比侧面要硬。尽管我赢了,没有得到鸡蛋,但我心里有一种特别的自豪感,因为,我从生活中得来的知识,帮助我取得了胜利。这种愉悦,也许是现在的小孩所没有的。
立夏这一天,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称重。听大人说,它起源于三国。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的儿子阿斗,托付给了刘备的续室孙夫人。这天,正好是立夏。都说后娘难当,孙夫人为避人口舌,当天给阿斗称了体重,以后,每年立夏,都要给他称一次。意思是,每年他体重增加多少,以表明对他呵护有加,没有亏待于他。
那时的乡村,没有磅称,更没有电子称,用来称人的是秆称。有时候,称的一头用麻绳吊在房梁上,称钩上挂一只竹篮,将小孩放在竹篮里,这样,有一个人就行了。有时候,由二个大人用扁担抬着称,这样,就至少需要三个人了。
称的时候,掌称的人,通常要选村上肚里有点墨水的人,那些晦气的话,是绝对不能说的,如遇到四,不能说四,同时,要随口编一些吉利话。如:
体重三十一,一世不愁吃,
三十二,长大坐汽车,
三十三,大了定做官,
三十五,非贵即是富,
三十六,住的是高楼,
三十七,穿的绫罗衣,
三十八,数你最发达,
三十九,活到九十九。
每称一个人,每报一个数,每说一句吉利话,孩子的主家,都要给掌称人兜里塞一个红包,口中还要说,借你吉言。记得有一年立夏,我的体重是五十二斤,掌称人说,五十二,长大坐汽车。当年在乡村,别说汽车,就是自行车,也很少见,能坐上汽车的,是何等身份的人。我奶奶听了,自然欢喜得不得了,当即摸出几乎要攥出水的五角钱,送给掌称人,颠着小脚,口中一路满足地念叨:依金口,依金口。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参军入伍,我的部队是汽车团,二年后回乡探家,掌称人说,我说的准不准?我连声说,准,准!
除了这些,就是要吃三鲜了。这三鲜,有地三鲜,即苋菜、蚕豆和燕笋。树三鲜,樱桃、梅子和香椿头。河三鲜,鲥鱼、白虾和咸鸭蛋。这些东西,在那个年代,是很普通的,没什么金贵的。比如蚕豆,一做一大锅,每人盛上一碗,大人通常会说,多吃点蚕豆,少吃点饭,可见蚕豆比米贱。在我家,还有个规矩,不管老嫩,吃蚕豆是不准许吐皮的,就是说,即使再不值钱,种田人也不舍得有一点糟蹋。至于鲥鱼,那时街上有的是卖的,价钱也极便宜,但一般人家很少买,我家立夏的餐桌上,也从没见过。那一年,刚和姐姐确定关系的姐夫,送来了一条鲥鱼,好大,有七八斤。我抢着刮鳞、剖肚,母亲叱喝道,多手粘脚,鲥鱼不能刮鳞!去了鳞,鲥鱼就不鲜了,也许母亲的责怪,影响了心情,抑或鲥鱼被我刮了鳞,失去了鲜味,我并不觉得鲥鱼有多么好吃。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鲥鱼。现在,鲥鱼更是罕见,庶乎绝迹。但只要一想起此事,我就不禁自责,都是因为我的蠢莽,把鲥鱼刮了鳞,错失了唯一一次口福,这一生才未尝到鲥鱼真正的美味,反过来想,这不就是人生吗,怎么会没有缺憾,事事如意呢!而这种不如意,大多是因为缺少历练而造成的,如果时光能倒流,一切能重来,大概人人都能成为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