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之前寫的文章謄過來。 12/02/2016
剛才滑到一篇文章,寫著關於功能健全的家庭之類的內容,該文主張現在的家庭本來就很多元,單親的、祖父母帶大孩子的,也有很多好好長大的小孩,一父一母的家庭問題多得數不勝數,所以用這樣的方式來衡量家庭結構組成功能健不健全是很高傲的。
我自己是單親家庭長大的,針對經歷先整理一些點:
1.基本上我對同時有父有母的時期完全沒有任何印象,所以無法去想像那樣到底是好或不好。
2.我的求學過程也從未出現電視上會演的小朋友嘲笑沒有爸爸或媽媽的橋段。
3.同學中也有很多是單親家庭,所以我一直以來都覺得這沒什麼,很正常。
4.覺得離婚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完全不需要勉強在一起,尤其是越看越恨的人,與其天天不愉快,不如早點離一離解脫。
5.對婚姻沒有盼望,認為結婚就是一時興起,要不就是被逼的,或賺禮金(?)
用一般人的角度來看,我大概也不算有長歪,沒有因為少了爸爸或媽媽的疏於照顧,變成什麼價值觀很極端扭曲的罪犯。
但也沒有健康到哪去!
我成長過程中人際關係並不好,不相信所謂的愛,不相信會有人無條件的要照顧我,小學開始就害怕沒有錢,認為錢才是最重要的,當家裡大人因為自己的原因有了憤怒暴躁的情緒,要牽怒於我的時候,有誰可以依靠呢? 自然是全部吸收。
一直有著所謂的懂事、超齡的表現,都歸於“人生就是這樣百般無奈”的家庭教育。
沒有錯,一父一母的家庭現在真的越來越少,也真的很多單親父母認真養育孩子,家庭的組成結構越來越多元,孩子也真的從來就不能選擇自己的家庭或是父母。
但如果你問我可以選的話想要什麼樣的家庭?
我的答案還是想要有爸爸、媽媽,我希望他們能彼此相愛,我希望在一個可以給我安全感的家,一個我不需要承擔這麼多負面思想和教育的家,我可以這麼想,如果孩子在不健全的家庭長大,覺得很ok、無所謂,“不然怎麼辦”、“大家都差不多啊”、“不要讓人家擔心”、“我已經算不錯了”的想法都是有的。
另外,我認為一個人會不會愛跟環境教育有很大的關係,不完全是天生,如果從未感受到完全的愛,付出的愛也許是扭曲的。
這也不是什麼烏托邦思想,只是想表達,如果社會出了問題,不代表問題一多就可以用這都是正常的來解釋吧。
如果,一個異性戀孩子在同性組成的家庭當中長大,我不曉得他要從何學習去愛他的妻子或是丈夫? 難道又要從那改了又改的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