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中,主要总结了《好好说话2》书里提到的说服技巧。
除了说服他人之外,说话的作用还在于:清晰表达和日常交流。下面是这两个场景下的一些说话小技巧。
一、如何表达更清晰
工作和生活中,除了要说服他人之外,最常用的沟通场景就是表达了。例如给别人介绍自己的方案、向领导做工作汇报等。以下技巧能让你的表达更清晰。
一)搭框架,用类比。
在讲述一件事的时候,首先是要搭建一个基础框架,重点说明我们的目的和整体介绍逻辑,一开始千万不要深入细节,否则就会让听众陷入盲人摸象的境地不知所以。
在搭建好基本框架后,还要想想别人心里有什么旧观念,然后在介绍新观念的时候,在旧观念的基础上稍加修改。帮助对方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让对方秒懂。
比如你要介绍一部电影,剧本情节很多不可能短时间介绍清楚,最直观的就用别的电影类比。比如:《异形》就是太空版的《大白鲨》,让人秒懂。
再比如,在介绍一个企划活动时可以说:我们这次活动的企划,类似于大家知道的那个*活动,主要的相同和差异分别是。
二)突出重点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给对方一个需求说明书或者方案等文档时,最好是能够指出重点。
一方面是最好告诉对方,这份材料的重点是哪部分,甚至可以简要写一段文字在开头描述一下。另一方面,尽量给对方提供一个角色或者场景。让对方从这个角色的角度想问题,这样就有了关注的重点。
比如,情侣去商店挑选衣服的时候,一般女方会希望得到对方的评价,当问:“我这件衣服好不好看”的时候。大多数只会得到一个“(不)好看”的回答,没有办法得到更深度的意见。但是如果是这么问:你觉得我在**(上班/婚礼)时候穿这身好看吗?或者如果你是我的同事,你觉得我这件衣服穿起来专业吗?
对方就会想象并带入对应的场景,然后给你提供意见。
三)制造悬念和故事
创造悬念可以有效地把对方的注意力抓过来。
这种叙述方式,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最常见的方式引用:
(1)“你知道吗”——提出某个眼前常见的困扰。
(2)“想象一下”——畅想问题已经被解决的美好情景。
(3)“其实你不必想象”——这时候,你就可以把你的惊喜抛出来了。
连在一起就是:你知道吗?你正面临着某种困境……你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种东西,能给你带来超级美妙的体验……其实你不必想象,它就是×××!
比如你要介绍一款眼镜,常见的说法:“大家好,今天我要介绍一种新型眼镜,它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的困扰,那就是眼镜戴久了眼睛会酸……”
更好的说法:“你知道吗?戴眼镜的人最常见的抱怨,就是眼镜戴久了,会觉得眼睛发酸。现在想象一下,如果有种眼镜就算戴上一整天,也根本不觉得眼睛有任何负担,是不是很神奇?告诉你,其实你根本不用想象,它已经被发明出来了,就是我手上这副!”
这样大家的注意力就会立马被你抓过来,想知道这个眼镜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到底有没有你说的那么神奇。
四)制造细节
能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动人的细节。如果你在婚礼现场想感动你的伴侣,进而感染现场的宾客,就不要想着套用别人的套路,而是要发掘专属你们两个人的细节。最好的婚礼誓词,可能就是你们回忆中最美好的那些细节。
此外,如果想讲述好一个故事,最好是铺陈一些细节。这样会让读者更有代入感。
二、如何化解冲突和尴尬
在生活中,与人打交道难免会遇到一些尴尬的事情。比如面对冲突、道歉、投诉等场景,得体的应对方式能让双方关系更进一步,但错误的应对方式只能加深双方的芥蒂。
一)从定义下手化解冲突
其实很多冲突产生的本质是问题的定义不清晰。书中的一个例子让我深切体会到了定义的可怕:
有个政府官员巧妙应用定义的力量,用一封信件应对了支持和反对堕胎的两拨人。
那么,这封神奇的信是怎么写的呢?第一段话是:“关于我是否支持堕胎,我的立场是这样的,如果您所谓的堕胎,是意指谋杀毫无自卫能力的人,是剥夺最年幼公民的权利,是鼓励年轻人之间胡来,那么,请相信我会毫不动摇地反对堕胎。”
听起来,这是一个很坚定地反对堕胎权的立场,可是别急,后面还有一段话:“如果您所说的堕胎,是指尊重妇女的选择权,是使我们的年轻人可以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给予所有公民依照自己良知而行动的天赋权利,那么我向您保证,我会坚决捍卫这些权利。”
这两段话合在一起,意思就是“看你怎么定义了”。因为支持和反对堕胎的人,对这件事情到底意味着什么,其实是存在巨大分歧的。既然大家的定义不一样,那你问我支持还是反对的时候,我当然可以反问“你的定义是什么”了。
所以,当与别人产生冲突时,首先要想想是不是你两对某个事物的理解出了偏差。
二)客户申诉时,说明规定更要说明背后的理由
首先要明白:客户之所以要申诉,就意味着他明知道“规定如此”,但是认为其并不合理,是来表达不满的。这时候,越是强调“规定就是规定”,就越惹人生气。虽然大家都知道,规定不是你定的,但是因为你工作在第一线,有诉求肯定就直接向你反映了。
因此,面对客户的质疑,正确的做法不是去重复现有的规定这个“结果”,而要讲清楚里面的“因果”。也就是解释清楚这项规定的来龙去脉,是基于什么目的被制定出来的。要让对方知道,他之所以觉得规定看起来不合理,只是因为没有了解规定的全貌。
比如,乘客在火车发车前两分钟感到车站,按照规定是不能进站的。乘客很生气,抱怨明明车还没有开为什么不让进。
常见的说法:“抱歉,这是规定,我也无能为力。麻烦您配合一下。
更好的说法:“抱歉,但是11:30是‘出发’时间,而不是最后‘上车’的时间。因为在发车以前,车厢要做最后检查,所以如果要在11:30准时出发,我们就得提早关闭车门、拒绝登车,否则动车就要晚点了。”
在教育方面,讲出规定背后的理由就更关键了,因为孩子年纪小,犯错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在犯错之后怎样教导,责骂只会让孩子知道这件事的“后果”让是老师或者家长很生气。而解释错误行为的“因果”,才能让孩子明白这件事在客观上会造成什么影响,他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从而让其尽快了解和学习世界的规则,并学习如何自律。
比如,孩子比较粗心,常常丢三落四,牛奶没喝完却没有放回冰箱,怎么沟通呢?常见的说法:“牛奶没喝完为什么又没放回冰箱?!”
如果只是指责:“喝过的牛奶为什么又没放回冰箱?!”这种说法只会让孩子知道,“我没把牛奶放回去,会让爸妈很生气”,甚至会觉得父母脾气很差。并没有真的理解这件事“错在了哪里”。
更好的说法:“喝过的牛奶不放回冰箱的话会坏掉的!”
这样他的行为在客观上会造成什么后果,也就是重点讲清楚这件事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这种说法,就可以让孩子知道“不是爸妈脾气不好,而是客观上你这样做会造成什么损失”,更好地引导孩子去做选择。
三)道歉的方式比道歉更重要
道歉最重要的是真诚。
我们在道歉的时候,我们常犯的错误是:1)表达歉意后加上前后缀,比如“你别生气了”、“我错了还不行吗”、“如果你觉得不舒服,那我就道歉”等等,这样只会让对方觉得是因为他心眼小你才道歉的;2)道歉之后还要加上辩解的话。比如我不是故意的等。这样让对方听出你不真诚。就算事出有因,也要之后再找机会解释。
如果因为说谎要和女朋友道歉,很多人都以为,说谎是因为“不诚实”,其实没这么简单。要知道,谎言只是手段,“回避某些不愿面对的事实”才是说谎的真正目的。如果你不看更深层次的动机,仅仅为说谎这个手段而道歉,是不可能真正安抚对方的。
所以首先要思考自己最初说谎的目的,其中很可能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比如小孩之所以不敢直接说自己没考好,很可能是因为父母平时太过严厉;伴侣之间之所以会隐瞒哪怕是正常的与异性之间的交流,往往是因为另一半太喜欢吃醋。
但是这个角度也不好。道歉永远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算在这件事上对方也有错,也得对方自己去体会,你不能说。
接着,需要再往深挖掘,其实是你“胆怯”,不敢直面和解决问题。(但不能直接说“是因为我胆小”,因为正在气头上的对方,一定会觉得“你的意思是因为怕我?我有这么可怕吗?”)你只是是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想自保的自私心理,所以正确的解答是:对不起,之前我没有勇气跟你说实话,为了图方便,以后有任何问题都会跟你一起面对。
四)爽约后再次承诺不如直接给惊喜
因为上一次的爽约,已经让你下一次的承诺效力大打折扣,所以最好的办法不是继续做出承诺,而是用惊喜来弥补。
比如,爸妈答应了带孩子去游乐园,但是由于工作原因对孩子爽约了。这时候父母最糟糕的做法,就是承诺孩子,你要买玩具给他,或是等你有空了,要带他去更棒的地方玩。
可是,如果这次是因为工作繁忙而爽约,你又怎么保证下次一定会有时间给孩子买玩具,或者是带小孩去游乐园呢?
如果你再次让孩子失望,他的痛苦很可能会加倍。
而一个安全又聪明的做法是,把这件事先放在心上,等你哪天有空的时候,去商场挑个玩具,回到家里把这个玩具当作“惊喜”送给孩子,他收到礼物的快乐,可能大大超过上次的失望。
五)安慰别人时,多用“怎样做”语句
世上不如意之事居多,在自己或别人面对困境时,多思考“我应该怎么做”,考虑下可以有什么办法调整和改变现状,而不是“这会导致什么”,一直纠结于这个问题自怨自艾。这也会促使你多想想积极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坐以待毙。
比如,朋向你抱怨老板给他三个人的活儿却给一份工资,常见的回答:加油,只要坚持下去就能看到希望。或者:你是想继续干下去,还是辞职不干呢。
以上都没有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只是一个随声附和。而朋友面对困境时,一味地打鸡血和做出要么忍要么滚的极端选择都不是合理的方式。
更好的说法是:既然你能干又辛苦,你就应该想想怎样才能让老板知道自己的付出。顺势向老板提出加薪。
此外,安慰人的时候,“不要想太多”是最常见也最没用的话。因为所谓的痛苦,本来就是逼着你想太多。真正要做的,是引导对方以正确的方式看待痛苦,从另一个角度想事情。
比如你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痛苦,而且一时走不出来,这很正常,但是你想想十年后、这段经历你还会在意吗?
这样一方面是承认了对方的痛苦是合理的,另一方面也从对方只关注当下的感觉引导他向更远的未来看。
六)回应对方的道谢要遵循互惠原理
当你帮了别人一个大忙,对方千恩万谢。常见的回应是:“别客气,不用放在心上,只是小事。”但是你越是说“没关系别放在心上”,他就越是诚惶诚恐。但你也不希望对方真觉得这件事很容易,毕竟这也是费心费力才办好的。
那么,怎样能避免这样的尴尬的同事,又能让对方领这个情呢?
更好的说法:“没什么,下次我也要麻烦你。”
这不是功利,反倒是让对方内心不要太觉得亏欠。即使你并不期待对方真的会回报你,而是希望对方能感受到被尊重,也会让对方暂时好受许多。
七)当和陌生人没话题聊时,可以尝试这几个大类
日本著名的节目制作人美浓部达宏曾经提到过,如果想要跟任何人都有话聊,有五种话题可供选择,刚好堆成了一座“能够引起共鸣的话题金字塔”。从最低层到最高层依次是“家庭”“学校”“饮食”“工作”和“艺术”(泛指音乐、影视、书籍、绘画等各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