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将夜读后感
6月份读书比较多,主要包括三方面,脑科学、生态美学还有文学,脑科学和生态学一个微观一个宏观,文学处于两者之间。总体上,三者虽然都在人间,角度却完全不同,却巧妙地互为补充。
以兔子为例,从微观角度看它,大约就是了解它体内的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而从宏观角度看它,则是把它放到自然环境中观察它怎么活动、生存,包括吃什么、喝什么、做什么。两者之间差别挺大,虽然彼此之间有些联系,但却不是各自研究领域的重点。文学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它可以描述很观或者宏观的场景,但生活气息更浓,更多描述的是现实生活体验。
整体上,我感觉将夜这本小说写得很棒,最值得学习之处在于故事的叙述方式和叙述节奏。
在写故事主线的同时,还穿插着其它次要故事线,当故事线相遇之后,能够各自讲清楚不同的境遇,也不会纠缠在一起。我在写小说的时候,一旦有两条故事线相遇,心中便不自觉地着急起来,节奏随之被打乱。这种不紧不慢地展开故事叙述的方式真需要一定格局和气度,值得好好学习。
从亲王和鱼龙帮之间的争斗可以看到,朝堂的政治权力实际上也是一个庞大的共生关系网,和自然界以及生态学研究中的共生关系如出一辙。在朝堂中,每股势力都有自己的生态位,通过不断竞争、合作,达成一个个暂时的力量平衡,但很快这种平衡就会因为一些或偶然或必然的因素打破,从而开始新一轮的争夺。
以前,我觉得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现在我觉得还有一种关系不会改变,那就是竞争和共生这两种相互排斥、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前一直存在,以后也将一直存在。
6月27日看望
这篇文章记叙了看望病人的情况以及感受,再次感觉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后要多锻炼、少生气,争取保持身体健康。
6月29日生态社会学及其构建书摘6
这篇文章先是探讨了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两种非常理想化的理念。现实情况是,代内公平至少要实现民族国别的平等,但地球上还有战争,到处还有一个利益集团对另外一个利益集团利益的持续压缩,所以,代内公平一直被呼吁,却远远没有实现,更何况更理想的代际公平。
代际公平希望人类放慢发展的脚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留些资源给下一代或者下几代。这更难做到。就像人的本能是吃饱肚子,可却要求他长期三分饱,为未来的子孙后代留资源。饿肚子的人哪里有什么理性可言,这种理想更加违反本能,更难做到。
文章接下来讨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经济伦理和政治伦理。
经济伦理决定道德。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性质、内容和变化。基于人类生存的本能形成的经济关系自然而然地在乎人类的利益,认为人类中心主义就是正义。但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和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心系生命共同体的福祉,把我们当做大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中的一员,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在经济增长中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经济决定道德的性质,浅的工具理性支配精神。经济伦理的改变决定着政治伦理的改变。等级制度是自然界自然而然进化形成的秩序,不但自然界中存在,人类社会中也存在。等级制度造成了事实上不平等,对于权贵来说,在权贵的阶层范围之外没有什么民主,也没有什么服务于所有人的政府。
现实情况虽然如此,可一旦我们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切便有了改变的可能。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一场像早期农业和工业革命一样的环境革命,就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当前的生物圈、文化和不道德,用一个生态有文化多样性的世界去而代之,建立一个具有更完全、更普遍自由的世界政治、公共道德、与地球及生活环境和谐一致的世界。
如果想要获得最大限度的生态公平,必须先建立一套相适应的政治伦理体制,在此基础上建立政治文明,从上往下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由政治来推动经济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