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读书,那些书主要都是文史类的书籍,跟我这个专业关系不大,很多人觉得读这些书都没什么作用,说什么要专心搞专业,读这些书会分心,实用性不强。这个可以理解,因为现实中我们确实需要放弃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新一意学习最实用的东西,这样对自己的生存才是最大的保证。但是,我始终还是认为,这些书是有用的,绝对不是“不实用”,即便将来去面试的时候,老板也不会问你读过那些书籍,老板也基本上没兴趣与你畅谈书海,但是,在这里我想从三个方面说明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至于说面试的时候老板不会问你读过哪些书,不见得多在乎你多有才,但是,我想说,如果读书的目的仅仅只是定位在面试打工的,那么,他的眼光实在也太短浅了,为了迎合老板的眼光而去选择自己的爱好,那么他也实在是可怜的,因为老板与你只有利益关系,为了利益就放弃那么多东西,无论怎么说,我都觉得真的不值得。当然,这些是面向那些爱读那些书的人而言的,至于那些对此根本就不感兴趣,并对之嗤之以鼻的人,那就该另当别论了。但是,这也是我一直很困惑的一点,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会认为那些与所谓专业无关的知识都是浪费生命呢?殊不知,余秋雨说文化就是一种消耗,我想说,其实生命也是一种消耗,以不同形式进行着消耗,为什么就那么强调实用性呢??有时候,多一点自我,多一点理想主义和浪漫情怀,不是更好吗?当然,也许真的是我太理想主义了,或者说,是太天真了。
第二, 余秋雨说,文化其实是一种消耗,而且,在我眼里,文化是有温度,有色彩的,当你在现实生活里过的有些压抑,心情不畅,觉得这世界很让你郁闷沮丧的时候,那么,不如把那些烦心事暂时忘掉,捧一本书,静静地翻着,阅读几页,看它一个下午,读它一个晚上,心领神会一下,心里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先全部忘掉,此刻只有你与书中的人物在对话,就在找个朋友聊聊心事,说完了,心情也就畅快了,第二天醒来,阳光又依然灿烂宜人。何乐而不为呢?在有时候太残酷的社会里,自己找一个心灵的栖息地,累了的时候,就懒懒的休息一下,享受一下,放松一下自己的灵魂,重新清洗一下自己的灵魂,说不定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是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干嘛非得把专业当成唯一的目标呢?那样的生活和人生不是太索然乏味了吗?为什么不精彩一点呢?从这里说出去,不仅仅是看书,其他很多的消遣也是,比如说,练练书法,下下围棋,弹弹吉他,踢踢球,养养花,种种草,都是一种享受嘛。不是吗?但是,这些是业余爱好,不应当沉迷在其中,这点是需要清醒的。
第三, 书籍里面其实是有很多的智慧的,对你的智力肯定会有所启发,所谓“开卷有益”,当你焦头烂额的时候,打开一本书,不仅让你感觉清风徐来,更让你一下子感到豁然开朗,那不是也是一种收获吗?那些注重“实用性主义”的人,会不会忽略了这一点呢?另外,但凡那些真正伟大的人物,无不都是学富五车的,如果眼里只有专业上的那一点点小天地,那就实在是太狭隘了。理工学术那么厉害的钱学森,不也是精通哲学美学吗?对于读书实用性或者说功利性的说法,无论怎么样,我还是无法苟同。
所以,我还是相信一句话: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在闲在的时候,读一些“无用”之书,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实在让人愉悦。另外,说最好一句,也是我今晚的一个真实感受:就是读书能给你灌输精神气,驱散你身上的污秽与幽暗之气。本来今晚精神实在是倦怠,看书都昏昏欲睡,可是,读过那些书,书里那些智慧与精神在脑海里掠过,就宛如一阵清风,立刻感到神清气爽,精神百倍。这不是一种更大的收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