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给孩子自由,也是尊重孩子的体现,是让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不要剥夺孩子成长的自我体会。
事情是这样,两个孩子在小儿子房间大概是玩着把被子铺到地上自己卷进去觉得可喜欢,然后晚上就要睡地上,我说那地儿窄,进出也不方便,孩子还是坚持他们的想法,没办法那就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拿了垫子铺下面,再铺被子。睡了两三天,小的巧好咳嗽了,我建议他睡回床上吧,小的是还算听家长的孩子,他就睡回床上了;大的有时会“固执些”,我心里还揣摩着趁着这个档口,大的也就睡回床上了,结果人家又回自己房间继续地铺。瞧瞧这样进去都不方便,书桌写作业都没发放椅子。但我并没有按我的想法强制他收铺。而且这样子他房间也没法打扫,但这孩子的“固执”是我培养出来的,怪不得孩子,咱只能再给他慢慢带回来。好吧不打扫全当省事了。这样大的又睡地上四五天吧得有,今早孩子上学出门前就说“妈妈,今天你给我床上收拾一下,把地上被子都收床上吧”我说好,孩子还来句“谢谢”哈哈,忽然发现,“问题”解决了。
这要是以前,我看那铺的地上被子八成不会让他们那么干,就是勉强被迫同意了,也就一两天准得絮叨孩子,责令孩子行为。结果就是孩子没有尽兴没有体会到这样并不舒适不方便。而且孩子心里会有被责备的压抑,有不被允许的压抑。咱看不惯是咱的事,孩子喜欢啊,再说他们又不憨,不过是新鲜几天。
咱学习了,知道要尊重孩子,不打紧的事给他们多些自由,自然多些体会。给孩子些尊重,给孩子些空间。少了些矛盾,没有了冲突,孩子也会在一次次的这种适当的自由中,多了些成长体会。不关注问题,它就不是问题。尊重孩子终究是放过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