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实验学校一面旗
江兆勇
实验,曾是我陌生的土地
看上去,一览无余
校长却在无意间
引起了我的注意
太阳刚刚升起
校门口你已静静伫立
看学生是否穿戴整齐
问老师是否称心如意
操场上,有你的足迹
那是你没把课堂放弃
这恐怕少有先例
中午,你的车还在那里
饭是食堂打来的
午休就在沙发上小憩
那天有了来访的上级
顺便吃顿大餐
也算是工作所需
可我却看见
方便面竟握在你手里
我曾悄悄问你
有关荣誉的问题
你竟然只字未提
这方面你从不在意
二〇一一的暑期
实验还是个工地
所有人一起挥汗如雨
保证了开学的顺利
回顾往昔
你当众洒下激动的泪滴
校园的草芥,你亲自捡起
学生的淘气,你曾直接处理
幼童的鞋带,你弯腰系起
教师的困难你也会遮风挡雨
实验,逐渐声名鹊起
足球场沸腾无比
义卖会格外嗨皮
大课堂又是那么拥挤
联合会是精神的洗礼
你曾想,做个图片画上自己
让大家对“他”发泄怨气
我们真的找不到根据
反而担心你的身体
对我们
你从来都和风细雨
除了小有感激
除了微笑洋溢
除了默默努力
哪里还有什么怨气
实验的校歌激越响起
你又何尝不像那面旗
生机和活力让我们幸福无比
青春和梦想我们共同演绎
【散文】
梦想有间书屋
总想涂抹些文字平平仄仄短短长长,表达我思绪深深浅浅纷纷扬扬,无奈交往应酬烦烦琐琐人事纷扰熙熙攘攘,……越是热闹我越是孤独与恐慌,仿佛自己已被肢解,成了别人的附庸。
于是梦想有间书屋,好让自己浑浊的心灵慢慢澄洁。让喧嚣破灭,让宁静去过滤烦忧。让灯光含羞,在朦胧中若有若无,将清晰交给暗淡,将懊悔交给遗忘。让舒缓的音乐和心灵一起渐渐升腾。
梦想有间书屋,面积不大,情调不少。尽管酷夏如蒸笼,严冬有寒气,但屋内是书画琴棋,室外有鸟语花香。沉淀如浮躁妄想,冥思禅意密宗,品味人生真谛,净化蒙尘心灵。
梦想有间书屋,天地不大,却不空虚。可研读马恩列毛,沉醉鲁郭老曹。足不出户,畅游三山五岳;埋首陈编,总揽千年沧桑。可纵笔挥毫泼墨,可忘情放声歌咏。
梦想有间书屋,开一扇小窗,铺一张温床。观地下月光明床前,望星空织女伴牛郎。亮一盏小灯,斜倚床头,捧读刀光剑影,体味缠绵风情。不求好梦连连,但求夜夜安宁。
人,不能停止奋进的脚步,更不可永远独处,却应给精神以适当守护……小小书屋,不是人生归宿,但可给心灵一处空间,一点营养,一分呵护。
原载《新乡日报》
鼓励的力量
美国作家霍桑,曾经是一家公司的小职员。
有一天,他垂头丧气地回家对太太说:“我失业了。”谁知,他太太听了,不但没有不满,反而兴奋地叫了起来:“这下好了,你就可以专心写书了!我一直相信你有写作的才华,你一定会写出名著来的。”
有了太太的鼓励,霍桑终于成功了。
是的,是太太的鼓励为霍桑拨开了迷雾。
其实,鼓励有时候很简单,有的只是投一瞥赞许的目光,有的只是送一句热情中肯的话语,也有的只是抚一下头,拍一下肩,鼓一次掌,喝一次彩……但它有时会成为旅途中相互依存的拐杖,学海中劈波斩浪的浆,困惑时指点迷津的灯,挫折时催人奋起的号角。
鼓励似一股清泉,一旦遇到合适的种子,就会催其发芽,润其根苗,促其开花、结果。
原载《新乡日报》
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
担着两个班的课,自然是进度一致的好。可有一天,我的搭档因事请假,给我来了个突然袭击,空出的一节课要我补缺,我放下手中的杂志,临时决定,单独上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同学们,现在我给大家出一道计算题。一列载有324名旅客的列车驶进车站,这时下来98人,上去103人。”
我顿了顿,顺便环视了全班学生,每一名学生都很专注,分明是在用心核算。
“在下一站下去73人,又上去19人。”
此时,有的学生露出自信,甚至有些得意的神色。
“再下一站下去205人,上来34人;再下一站下去56人,上来21人……到了下一站是一个小站,只下去了5人,上来了7人……再一站是终点站。”
我发觉有些学生脸上现出些困惑,但我没去多想。
“好,现在我问大家,这趟列车一共停靠了多少次站台?”
学生一片沉默。
我胸有成竹地说:“同学们肯定在计算,车上还剩有多少旅客。可是万万没想到,老师问的竟是你们意料之外的一个问题。”
接着,我神秘兮兮地说:“其实我是想通过这个过程告诉大家一个生活哲理:人的一生,不要计较每件事的得失,而要悉心体会每个生活过程。”
教室里静悄悄的,我期待的教育效果居然没有出现,学生们没有恍然大悟的释然,没有呈现出他们意料之外而又在我意料之中的反应。这真是奇怪了!
这时,一名学生举起了小手,我让他发言。
“可这趟列车到了中间有一站只剩下了20人,你却说下去了37人。”
我一下了懵了。
我只注意到了教育方法的别出心裁,却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是我的粗心导致了这个尴尬的局面啊!看来,我们在提倡教育创新而要构建生成课时,也应该进行充分审慎的准备。过分依赖自己的教育机智,有时会弄巧成拙的。
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啊!很多时候一些看似聪明的举动,实则充满了无知的漏洞。
原载《教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