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本书拆分成这么多次分享,因为我觉得这本书是非常好的实修方法,而最重要的是实践,所以我每周分享的同时也要求自己去实践。
今天继续分享第六章:你庭前的杏树
当你体会实相的圆成实性,你庭前的杏树就有可能完全的显露它的本性。杏树本身就是真理,就是实相,就是你自己。所有经过你庭前的人,有多少真正好好的看过这棵杏树?艺术家的心可能敏感谢,他或她会比其他人更深入的看这棵树。因为拥有一颗更开放的心,艺术家和树之间必定存在某种交流。
重要的是你自己的行为。假如你的心未被邪见蒙蔽,你会自然地融入与这棵树的交流中。这棵树将自己完完整整地呈现在你面前。洞彻杏树就是见道。曾经有人请求一位禅师解释实相的奥秘,禅师指着一棵柏树说:庭前柏树子。
当你的心获得解脱,你会心怀慈悲:对自己慈悲,因为曾受过无数的苦,因为你那时还不能将自己从邪见、憎恨、愚痴与愤怒中释放出来;对他的人慈悲,因为他现在还未能看清自己被邪见、憎恨与愚痴囚禁,并因此继续被囚禁,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痛苦。
现在请你以慈悲之眼看着自己与他人,像一个倾听宇宙众生哭诉的圣者,你的声音是每一个彻底洞见实相的人发出的声音。
练习以慈悲之眼观众生,这是被称为“慈心观”的禅修法。
慈心观必须在静坐以及为他人服务的每一时刻中修习。不论你去哪里或者坐在哪里,都要记得这个神圣的呼唤,以慈悲之眼观众生。禅修的主题和方法很多, 只提一些简单但很基本的方法。一位和平工作中与其他任何人一样,他或她都必须过自己的生活。工作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但是如果在正念中工作,工作就是生命。否则人们就会变成行尸走肉。
为了让生命继续,我们必须点亮自己的火炬。然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与身边的人相连。如果我们知道如何活在正念中,如何关照自己的心灵,那么我们的兄弟姐妹也会因此懂得如何活在正念中。
禅修:揭示实相与疗愈身心
在正念中 静坐,我们的身心都很平和,能够完全放松。但是这种平和放松的状态和人们在休息打盹儿是心绪慵懒、半昏半沉的状态有根本不同。在这种远离正念、慵懒的半昏沉状态中打坐,如同坐在黑暗的洞穴。因为在正念中,人们不仅感到平静愉悦,还会变得灵敏警觉。
禅修并非逃避,它是安定地与实相相遇。修习正念你的人应当如汽车驾驶员般警觉:如果禅修者不警觉,他的心就会被散乱与失念盘踞,就像昏昏欲睡的驾驶员很可能酿成大祸,就像踩高跷的人那样警觉,哪怕踏错一步都会让你跌倒。要像一个走在剑林中手无寸铁的中世纪骑士。要像一头狮子,踏着缓慢,轻柔而坚定的脚步向前迈进。只有怀着这样的警觉心,你才能彻底觉悟。
我推荐初学者修习直观法:辨识但不加以评论。不论怎样的感受,慈悲或苦恼,都应该受到欢迎,辨识爱你毫无差别地对待它们,因为这些感受都是我们自己,我正在吃的橘子是我,我正在种的芥菜是我。我全心全意地种着。我以浴佛的那种全心全意来洗茶壶。在正点中,慈悲,苦恼,芥菜,浴茶壶都是神圣的。
如果被悲伤,不安,愤怒,激情或任何其他感受占据时,似乎很难修习直观法。这时不妨转而禅观一个静物,一自己的心境作为禅修的主题。这样的禅修法能揭示实相,并且能够疗伤。
在禅观的凝视下,悲伤或不安,愤怒,激情会显现他的本性,这种显现能自然地带你进入疗愈与解脱。我们应该温柔而充满了能成为脱离痛苦与折磨的工具,就好像用一根刺挑除另一根刺。我们应该温柔而充满敬意地对待自己的不安,痛苦,愤怒与激情,不抵制它,和它共处,与它和解,借由禅观缘起契入它的本性。
我深知这些禅观方法非一日两日,需要长时间的修行,才能从量变到质变。当静坐养成习惯后,就会发现它跟吃饭一样,成为每日必不可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