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社会不喜欢自怨自艾的人,经过了一些事才发现,大部分人都有成为“祥林嫂”的潜质,其分界线在于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绪。
只是有的人特别愿意分享自己的不幸,期望以此来获得他人的同情,他们并没有想过这样做有什么样的作用,或者也不需要,只是需要有人倾听。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可能一辈子最大的支出就是突然间的医疗支出,除了这种“刚性消费”,他们不会再有这种规模的“消费”,因此,有时可能也会有一些特别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情是最难写出的,心中感受五味杂陈,落到笔下苍白无力,写不出心中所想之万一,由此方知写作之艰难,推己及人,各行尽是如此,芸芸众生,都在红尘中挣扎。
(二)
之前“看”蒋方舟的《东京一年》的时候,她有一个观点,写作是一种体力劳动,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此类观点,不知道有多少专业人士同意这个观点,但我看到的时候,我被说服了。
蒋方舟大致算我的同龄人,她毕业的那年,我开始上大学,所以不会产生年代差,她也写了很多正在发生的事,文笔老到,比我高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个段位都不止。
(三)
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对。
只是真的很难笑出来。
每前(没钱)进一步都感到异常艰难。
最怕的是进一步退两步。
感觉后路已断,前程依然茫然。
看似大路条条,实则条条悬崖。
(四)
伤你最痛的人永远是最亲近的人,远了的他说一句两句的完全可以不在乎。亲近的毕竟不一样,尤其是身处悬崖边的时候,如果不是他推了你一把,你都不知道已经到了如此境地。
如今的我,就是站在了这个悬崖上,只能前进,不能退,退一步可能就此沉沦,很多年建立起来的人际网就此灰飞烟灭,即使有一天还能重逢,心里的这条缝也永远都会存在。有些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即使你刻意忽略,他还是发生了,等到旧事重提的那一天,他可能已经化脓了。
我以为我还可以,今晚,幻象被破除了,一年两年好说,三年五年就有问题了,再好的朋友,也赛不过时间。
当日复一日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恋人会分手,朋友会疏离,亲朋好友也会不愿继续来往,只有家人,成了绑在一条船上的战友,你死我也会亡,无奈而又不舍的继续凑合。
(五)
当面无表情成为一种常态的时候,事情可能就大条了,不是不能忍受,就是意识到不会再如以往了,到了要做出改变的时候了,再不改变,可能就要成为孤家寡人了。
总会看到有人比我还穷,比我们还穷,可那又能怎样,人家过的是人家的日子,我过得是我的日子,大家不在一个锅里吃饭,不是一家人,从前可能会有心里安慰,现在连这点想法都没了。
嘴越来越毒,讨厌听到同情的话语,每次听到类似的东西,只想快点逃离。心里可能也同情,可就是不愿说出来,也不想听别人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