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心理学。
邂逅心理学,纯属意外。
上个月去武汉华中农大开会,熟悉华农的朋友,知我爱买书,便闲来携我同去华农的书店一逛。
买书于我,我是不扣门的。只要以我的眼光,觉得有价值,我是不吝惜的。
我总觉得内心的丰盈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让内心丰盈又是一个美好的过程。
除了先是浏览挑选了几十本专业相关,哪怕是挨点边的书籍之外,我也对社科人文类的书籍颇感兴趣。
在高耸密麻的书架上,我眼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来回反复的寻找着自己可能需要或感兴趣的书藉。在一片书籍的海洋中,我无意中瞥见了一些写着心理学字眼的书。
自己和书店老板一起把只要带心理学字样的书全部挑出来,搁到一块,我先大概浏览一下。
我以前从未接触过心理学,对心理学没有什么概念。直观的理解也许与他人无别,以为是研究人的心理的学问。
说不出来自己是喜欢还是兴趣,只是内心好奇这门学问,想买些这方面的书籍看能否一探究竟,增加一些对她的了解。
对于全然陌生的学科,我向来是不惮自己是否能够搞的懂的。自学于我已成习惯,我的要求又不高,所以,我并不担心陌生学科的难度。只要能满足我的好奇心,我也只须知其梗概与皮毛,并非要求自己对那个方面有很深入的了解,聊胜于无,对我而言,便是收获。
至少,除却我本专业之外,水产专业和经济学专业之外,可以窥见许多也许平时并不为我所注意的学科的一点面貌,这便是别样的风景,这样的风景已经对我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从前,看儒家典藉的时候,知道那么一句半句关乎心的只言片语,但从未上升到心理学的高度去看待,也更加不知道,这便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于心理学学科我们的先哲们所做的贡献,只是在了解了一点心理学史之后,我才有了这个高度,把那些儒释道先哲们在论述自己的哲学范畴内关于心理的东西,理解为那便是最早期心理学的一点渊源。比如,
孔子曾言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懁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钎。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孔子此言,印在我的心里久矣。也似乎在告诉我,人心既险于山川,如此高深莫测又可怕,那我是否应该储备些这方面的知识,好来应对这复杂的人心呢?也许至少可以知道一点点心理学知识,是不是就能做到有备无患呢,也许还能让我对所生活的世界光怪陆离的种种社会现象加以理解呢?
当然,在我未买或未接触心理学的知识之前,对于很多的个人、群体、社会的行为举动现象,我的看法由于没有心理学的知识储备,可能是片面的、狭隘的、感性的、不科学的。
但是,注意到了心理学后,我便在看待人与事物、社会与世界的时候,自觉的也会试图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与看待。
比如,如何看待性、婚姻、情感的问题;
又比如,如何看待社会上时有发生的暴力、恐怕、袭击现象的问题;
再比如,如何看待孩子的成长发育教育的问题;
社会职场的问题,等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以我这仅仅了解几天而已的功夫,肯定是只能乱说一气,不着边际的。
上面的这些话,应该说是我之所以关注到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原因。
因为自身对于诸多社会现象问题的困惑或迷茫,包括对自身的困惑与迷茫,导致我企图去用拿一把心理学的钥匙,打开这些未知世界的门,瞅个大概而已。
心理学,庞而杂也。
书店老板与我挑了一大堆,譬如,心理学史、认知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行为组织学、心理学导论、应用心理学等等,我一并笑纳,全部打包。
这几日,一本心理学史,与我形影不离。车上、床上;睡前醒后。
我试图通过一本心理学史来窥其全貌。
关于心理学史,艾宾浩斯的概括最为精辟,“心理学虽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我深深的喜欢这句话。
通览全书,一本学史,大致分为三块:西方心理学史、中国心理学史、苏俄心理学史;西史最重,中史次之,苏俄史再次之。
西史大致讲了其历史渊源、冯特与实验心理学、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与发展、皮亚杰学派、认知和人本主义心理学;
中史大致讲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范畴、古代心理学思想史、近现代心理学史;
苏俄史大致讲了其历史与现状、维果茨基学派、鲁宾斯坦学派。
西史中讲述毎一流派和思想时,基本框架为:代表人物生平、主要思想、思想评价—贡献与局限、以及新发展。
了解一个全然陌生的学科,最好是从其发展史入手。
学史的意义,罗伯特·华生讲的甚为明了,“忽略历史并不意味着我们能摆脱历史的影响。”历史知识能帮助我们避免过去的错误,如果我们对历史无知,致命的错误将重犯,人类将不得不一再解决相同的问题。常言说的很实在,“不明以往者必将重蹈其辙”,诚如斯言。
上次在华农开会,额外购得这些包括心理学在内的一大堆书籍,也算是我与心理学的华农之缘。
回来后俗务繁多,虽说心里时常惦记,但是看书的进展甚慢。
心理学,我还根本不了解。但我相信,她是一把利器,一把钥匙,一个导师,可以助我更好的去看待理我解社会、世界、个体、人生、自己。
—百泰富,张卫明,2018.12.16日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