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之302篇)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趁早21天阅读营,可喜的是两次都坚持下来了,而且两次都是阅读了12本书,以纸质书为主、电子书和听书为辅。
相比较而言,这一期比上一期的阅读质量和读书笔记的思考更多,安排阅读时间也相对多了一些,而且还有很多新的收获,那就理一下吧!
一、学着专注静心阅读
我是一个很容易分神的人,常常一打开书就会被思路打断,想到了什么电话要打、什么事情未处理完,所以感觉静下来、沉进去阅读很难。
这个月的阅读,我没有给自己过多的压力,而是静静享受阅读的乐趣。
状态一般,阅读半个多小时后,就开始输出读书笔记;状态好,有三次是一口气把一本书看完,特别是小说类的书籍,以前是一看就困,现在是越看越能投入其中。或许这就是一种成长吧!
二、试着用心情选择书籍
这一期,我喜欢根据当天的时限、心境和环境选择书,比如参加汉马前后,似乎是抱佛脚、有目的地看了跑步方面的书;感觉情绪需要激励,用了七天看完了《逆商》这本书。
如果当天晚上有课程、其他事,就把阅读放在早上或中午,用最快的速度输出读书笔记,而不留在晚上。那一天和朋友去汉口参加活动,晚餐时我在餐桌上写读书笔记,被朋友佩服不已。
我感觉阅读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不同的书可以调节、改善我的情绪,也可以让我多些小确幸。当找不到答案时,书本中的一句话、一个小故事,或许会帮你理清头绪。
三、阅读后的思考复盘交流
我之前阅读,看得快,忘得更快。常常过了不久,把书中的内容弄混了的事情经常发生。
这一期,我经常“温故而知新”。阅读前,想到之前看过的书有关联,再找出来看一下;写读书笔记前,先构思一下自己的收获、启示和触动,而不是火速完成任务;有时候第二天早餐时,我还跟同事交流一下自己前一天看书后的收获,感觉也是一种很好的复盘。这样书中的核心内容就不容易忘记了。
我之前学习过写讲书稿的方法,但是小试牛刀后就放弃了,自己读完书后,去听一下别人怎么讲的,怎么抓的重点,为什么那么吸引人,实际上也是对自己阅读总结能力的一种提升。
四、几点不足
总的来说,这21天还是有些不如意的情况,比如:大部分笔记打卡在晚上22点之后,甚至接近23点,阅读效率有待提升;读书笔记手写后导成电子版,没有完全做到;主题阅读还不够明晰,阅读的书比较杂乱;早晨的时间利用不够,6点前的早起次数不多。
五、下步计划
今年后面八个月,我决定坚持跟趁早参加每一期的阅读打卡,理由就是:共同阅读动力大、收获多,这也是一种正向的传染吧!
家里屯了太多书,又花钱又占地方,之后要把断舍离用上,以去区图书馆借阅和看电子书为主,这样也可以提升自己借阅的时限和周期。
希望自己能把学过了的影像阅读方法、真正地活学活用起来,克服不想画思维导图的惰性。希望多向优秀的阅读伙伴请教,也希望相互赋能,多阅读与自己成长有利的书籍,并输出改变的行动!
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