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总结了几点买卖时候遇到的经验以及教训,但是无论是买还是卖,总归也就是“吃点亏”,大体上终究还是难免,而这次讲到的这件事情,就有点连蒙带骗的意思了。
记得大约是一年多以前吧,我们市场这边来了几个摊贩,看样子也都是“生面孔”。不过摆的东西倒是花里胡哨的,样子是我们这里很少见到的,据说是从新疆运过来的,叫“沙棘果”。当时买的人还不是很多,大部分也都是凑着看热闹的。
我吗倒是以前听说过这东西,并且大概听说过价格挺高,简单询了一下价格,没有想到那个卖东西的男的轻描淡写的说道,“十块”。这个时候又过来一个女的,上去紧跟着和我吗聊,说这东西他昨天买了,挺好的。这样一环套一环,接下来就是让你掏钱了。
我吗一听十块钱一斤,那就买点吧,结果那男的一下子就装上去三斤多,到该给钱这一步了,我吗正要掏出来三十,这时候那男的不知道从哪翻出来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一百一斤”。等这会再问,男的也立马改换了说辞,“我说的没错,十块钱一两,一百块钱一斤”。女的也赶紧过来说和,并且也在那买了好几斤。男的又说,你这买的好几斤,我这还给你添了有一半二百块钱的,我这还亏呢,于是在这样的说辞下,这几斤沙棘果最终被卖掉了。
走出来市场,我就觉得不对了。我感觉那个女的是个“托”,男的也不明着说价格,这里面肯定是有什么“猫腻”。但是我吗觉得反正买的东西是好的,大不了稍微贵一点,就算是用这种不太光彩方式卖出去,也无所谓了。
回来我便在网上查了一下价格,虽然说同为“沙棘”,但这其中的水分也不少。天然的沙棘做成干果,或者榨成沙棘果汁,价格是比较高的,而做成蜜饯制品,一般都是选用质量不大好的果子,价格自然也就相去甚远了。而我们这次购买的,恰恰就是沙棘蜜饯制品。
这下真相大白了。不过早市已经关门,只能第二天再去,像很多这类的摊子,往往都是只摆上一天,第二天就撤了。没想到的是,第二天那个摊子还在,照样还是男的卖,女的充当旁观者。看到这里,我们于是便当场揭穿了他的把戏。到了这一步,男的只好灰溜溜的把钱退了,毕竟是还在市场里面,做这种事情被发现了,他们也只能无言以对。
这结局还算不错的。最起码钱是要回来了,要是在路边摊,或者早就跑了。记得大约二十多年前吧,每逢逛庙会的时候,就有一帮“卖金项链”的,在那里使劲吆喝,“多长多短都一块”,有的人听了就会被吸引过去,既然“多长多短都一块”,那就往长了剪,正常人都是这个心理,但是可能吗?剪下来一大截,一下要好几百。再一说,“一块钱一厘米”。要是买的人不要,上来围住一大帮人,连打带吓唬,可比现在的厉害多了。
不过仔细琢磨,这两者都有共同之处。首先,是不明确告诉你所买东西的价格。先是报出来一个极为有诱惑力的价格,误导你,等买的时候再说实价,再次,如果你还不想要,就实施第二步,旁边再来一个“托”跟着买,对买家进行游说,促使买家最终买下这件物品,等到买家发现上当受骗,这个时候想反悔已经晚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消费时候须谨慎,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捂好自己的“钱袋子”,才是不被欺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