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
版次:C11来源:宝安日报 2023年09月08日
张水凤
多年来,我只知道埋头苦干,觉得发家致富,跟文化关系不大,以至于自己的生活还一直在温饱线上。
一天,我偶然发现一位邹姓文友靠写作改变命运了。我才恍然大悟:人,还是有文化好。文凭,太重要了!在网上一搜索他的名字,全是他的获奖文章或杂志报纸发表的佳作。
这位邹姓文友,只有初中毕业,却用几年时间自考成人大学。从一名初中生,蜕变成一个有文化的大学生。此后,奋发图强用一支笔把自己所经历的打工生活,描绘得精彩纷呈;也把童年时代的事情书写得趣味横生,还把许多动植物描写得栩栩如生。后来,邹姓文友参军了,纪律严格的军旅生活,又将他狠狠地磨炼了一番……接着,他又把军旅生涯付诸笔端,文笔更是妙笔生花!
后来,我在他的鼓励下,重拾文笔,但石沉大海的居多,也有几十篇发了公众号,但不是发在报纸,这让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我的文字变成铅字,于是,我又请教了这位邹姓文友。这次,他道出了成功的秘诀:多读书,考一纸文凭!
听了他的成功秘诀,我醍醐灌顶。是啊,文凭不能保证你衣食无忧,但能学到不少东西,还是工作的敲门砖。假如,一个初中毕业生和一个大学生,都去应聘办公室文员,公司肯定优先考虑有文凭的大学生。文凭不是万能的,但在紧要关头,却有举足轻重的重用。如今的社会竞争压力非常大,如果不够优秀,就得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得优秀,否则就会遭到毫不留情地淘汰。所以,活到老,学到老,真的很重要。
去年五月份,我也考取了一纸文凭,还挤时间阅读了大量文学著作,如《活着》《平凡的世界》《人世间》《中国在梁庄》《红楼梦》;除此之外,我还订了《宝安日报》《佛山文艺》《读者》《意林》等报刊。我把自己的作品与人分享,收获的不仅是热心指导,还在这些写作者身上学到很多新东西。比如完成的作品要仔细阅读,标点符号和语句都得细敲慢改;有的作品还得放两天再读,觉得顺了再投稿。
我的文字都是自己打工生活的一个缩影,真实地反映了我的生活状态与理想追求。痛苦与快乐并存,呈现出原汁原味的打工生活场景。文字是我的精神寄托,它们给予了我很大的信心,并成为一剂催我奋进的良药。我经常喜欢把“善良”“感恩”“孝顺”等词用在习作中,还喜欢把爱和亲情融入文字里,觉得把生活的本质投入到写作中,不仅是还原生活,也是充实生活。
后来,我参加了一些文学培训,比如宝安区文联主办的“我在宝安.青春书写”非虚构写作培训、报社的联谊活动等。这些文学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我的处女作《父亲》在《宝安日报》上发表。接着,其他作品也陆续在《中国建设报》《女报》《佛山文艺》《湖南日报》《南方工报》等报刊刊发。最令人高兴的是拙作《十载打工路》不仅上了“学习强国”平台,还获得了3000元奖金。
接着,我凭借刊发的打工文章,也谋到了一份文职工作,业余写作的时间更加充裕。回首当初,我是一名在流水线打着螺丝钉的普工。而今,通过自身的努力,终于成了办公室白领。
一个人,敢于拼搏,又奋发图强,才会蜕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手机扫一扫]
复制pc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