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的过程中,和家人、朋友们经常会讨论关于家庭教育是否应该采取严厉教育的问题。最近,又正好看到有朋友分享《别再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了》的文章和一个公众号推送的《我为什么坚决把迅速让孩子变乖的Time-Out摈弃了?》的帖子,也是论及家庭教育中是否应该严厉和做规矩的问题。
不去置评这些问题和帖子,反观家庭教育本身,对于严厉教育的支持者和反对者而言,仿佛这个世界上的家庭教育只有要么从严管死,要么从宽放任两条道路可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病症充斥在家庭教育中。举例来说,就像在对待课外补习(包括艺术类培训)这件事情上,支持者觉得课外补习(艺术培训)就是好,非得把孩子所有的时间都报上课程不可;反对者觉得课外补习(艺术培训)一无是处,主张什么课程都不要让孩子学。这里不作过多评述,只记一件今天家中发生的小事。
今天下午是大宝要去学而思上英语补习的时间。下午1点的课,需要提前半个小时进教室,考虑到天雨路堵的原因,因此全家也就在11点左右开始吃午饭,准备11点半多就出发赶往教学点。
在吃饭过程中,正好谈及关于学而思明年开始全面招收幼儿园年龄段小朋友的计划,就随口玩笑式地问了一句正在吃饭的小宝,明年你要不要去上学而思啊?
小宝几乎没有思考,很认真地回答:“要!”
这倒是出乎了我们的意料,让我们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了,感觉孩子的回答有些不太像是上小班的小朋友的正常反应。
饭间无语,很快吃完饭就要出门了。小宝一把拦在门口说:“我也要去!”告诉她,姐姐上学去,你太小不能跟着去。她马上就说:“不许你们出去!”纠缠了几分钟,孩子妈妈说了一句话:“姐姐去上学而思,你在家好好准备,明年参加入学测试后也要上学而思了。”一听这句话,她马上不再拦在门口,转身往里走,边走边说:“哦,我现在就去准备。”
与姐姐大宝相比,小宝的心智更加成熟(尽管姐姐当初也比别的孩子更成熟,这可能与她从小就开始大量阅读有关),最典型就是在对待学习方面。在还未上幼儿园的前一年中,她最喜欢和我一起玩的游戏之一就是“模拟上学”,模拟的还是上小学。在整个游戏中,完全都是由她主导,从早上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出门坐车赶往学校,到到校后开始一堂堂课的上,课程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再到傍晚回家做回家作业。这样一套流程的游戏,一个晚上最少要重复五遍,代表一周中有五天要去学习。这是她平时在听姐姐讲述上学经历时撷取信息后对姐姐上学的完整模仿。在这个期间,对她而言,模仿学习就是一种游戏。
现在上了幼儿园之后,每天姐姐在做回家作业的时候,她也总是要在边上要么拿一本《阶梯数学》自己涂涂画画,要么拿一张手工纸剪剪贴贴,再或者拿一张白纸和一支笔,在那里东一笔西一画地写字。做完这些之后,又要让我们签字,说是家长要签名的。这个时候,对她而言,学习也还是一种游戏,她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最近一段时间,她每天一早开始比较抵触上幼儿园,反而在姐姐上学出门时拉着姐姐要一起去上学。我们的分析是,一是她在未上幼儿园之前,认为上幼儿园就是和姐姐一起去上学;二是姐姐上学是在妈妈任教的学校,是由妈妈带去的,她感觉自己上幼儿园也要由妈妈带着;三是真实上幼儿园的情境与她之前想象中的上学特别是模拟上学游戏有较大的差距。这个时候,对她而言,她更期待的是与姐姐一样的学习。
因为有着姐姐这个在学习上的“先行者”,因此小宝对待学习的每一步都是参照着姐姐来的。在2016年的整个暑假,和姐姐在一起的那两个月,她不仅完成了《二三快读》的学习任务,还完成了《四五快读》第一册和第二册的前四课,识字量远超姐姐同期(同期,姐姐基本还不识字)。看到每天拉着妈妈和姐姐的手,脸上露出期盼地神情,快乐地说出“我们学习吧”的时候,完全无法把学习与“苦”联系在一起。这个时候,对她而言,学习远比其它的游戏更好玩。
可能正是基于此,在问及小宝是否要不要去上学而思问题的时候,她是那样不假思索地回答了一个“要”字。因此,如果能在家中和父母一起互动,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参加一些体育运动、一起看几本好书,那不去课外补习确实没有什么打紧的。而如果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那即使是去上几个补习班又有何妨?与其在家中把时间消磨在看电视或者打游戏上,更甚者是陪着大人打麻将,还倒真不如去补习班上几节课来得更有意义。
关键在于和家人在一起,在一起快乐地学习,那是一种更高级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