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抖音上的一篇標題為《ICU里,重症病人瀕死前一幕震驚無數人:原來,你的身體比你更愛自己》的文章傳的非常火,火就火在作者本身就是一個學習西醫出身的北大第三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薄世寧醫生,他的一番話不僅講述了自己親身經歷的對一個危急病人的搶救過程,還分析了西醫對生命認知的局限。他的幾句感言不僅表達出了自己對於生命有了更深的認知,也為人們放下狭隘的偏見,眞正重新認識生命、認識我們人類自身的奥秘打開了新的觀察視角,實在可以說是發人深省。他說:“我们經常被教育,在危難的時候要努力,要去克服困難,其實你並不知道,你的身體,你身體里的細胞,比你還要努力。” “我們人體每天,會有3300億左右個細胞死亡,但同時也會有3300億左右個細胞新生。” “在危機時刻,所有的這些細胞都在為你拼命,拼命到最後一刻。” “即使你自己放棄自己了,但你的身體仍然沒有放棄你。”
是的,我們的身體比我們更愛我們自己,而身體雖然是由一個個不同的細胞組成不同的器官而和合形成了人體,但他們從來就不會僅僅是物質層面的組成部分,也是生命機體的核心——生生不息的生命的一份子,同樣也有自己的感知能力。如果僅僅孤立地從生物醫學、生化學、病理學等角度研究人體及細胞的新陳代謝,那一定是對生命的生命力避而不見的緣木求魚罷了,因為任你怎樣進行下去,都算是南轅北轍,就是是窮盡的物質存在形態特徵地研究,也依然是盲目的、片面的、孤立的,因為你的所學及研究成績已經形成了一片迷人的葉子,而這一片葉子擋著你的雙眼,你其實什麼都看不見
其實無論任何一個人,他的身體上任何一個部位出現了某種問題,無論這一問題是大是小,身體都會有一個警示傳遍全身上下各個負責免疫應答的組織或器官,只是人自身有時尚未或者很難覺察到這一警示而已。人體的生命活動非常精密,但它不是一部機器,它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機器由不同的零件組合而成,而有機體看似由不同的器官組成的,但是它們卻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再精密的機器、儀器它的零部件都可以拆卸或者更換,只要按照設計圖紙再組合起來絲毫不會影響整體的運轉。但是對於有機體來說,如果你把其中的某一個器官移走了,整個有機體內部一定有某一種東西就此死掉了。雖然你可以把摘離的器官再把它放回到原處,但是它已經不可能復活,因為有機體是一個有生命的統一體,每一個器官並不是孤立的,它們是相互聯繫在一起的。所以,當你的身體某個部位局部發生了什麼問題,無論是從身體層面、頭腦層面還是心靈層面,整個有機體都會因此受到不同的影響。作為一個有機體內的各種器官,並不像機器儀器上的零部件一樣放在一起就可以運作,每一個器官不單單與有機體有著密切的聯繫,而且還包含有別的東西。機器是所有零部件的總成,而有機體則是某種比所有器官、組織的總成更多的東西。所謂“更多的”指的不是別的什麼具體的事物,而是貫穿於整個有機體的主宰——靈魂。
對於生命的探索僅以科學的方式或形式來進行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就算是把人類遺傳基因的脫氧核糖核酸分子排列序列完完全全解析出來,也許能夠發現一些遺傳病的表達誘因,對於人類預防或治療相應的疾病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依靠純科學的探索人類永遠不可能完全洞悉生命本來的奧秘。雖然“每一個人在本性上都想求知。”(摘自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但是,“科學沒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沒有科學就像瞎子。(愛因斯坦語)”奥秘之所以是奧秘,它一定要有它的自然及不可知性,否則就沒有什麼奧秘可言了。所以,“物理研究到頭就是哲學,哲學研究到頭就是宗教。(楊振寧語)”所以,無論是認識世界,還是認識我們人類自身,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与其明知道向外的認識之路是沒有窮盡的依然盲目追求,倒不如試一下以科學的態度向內在重新認識一下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