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北方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群鄂伦春人,他们世世代代与山川,河流,驯鹿为伴。勤劳勇敢,坚忍不拔,作家迟子建通过书写三代人的故事,讲述了鄂伦春人的百年发展历程,有顽强的生命力,也有坚定的使命感,更有虔诚的敬畏心。
顽强的生命力
这个雨天营地里空荡荡的,族人们都搬到山下定居了,只有主人公和孙子安卓尔还留在山上。
文中最后这样写道。
主人公通过自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一生,从年少时的无忧无虑到中年丧偶,父母,亲人相继离世,颇有些余华笔下富贵的味道,经历了动荡的岁月,晚年风前残烛,可不管命运如何戏谑,我们的主人公依然如柏树般坚韧,如湖水般平静,如野草般顽强。
纵观古今,我们从不缺乏有顽强生命力的人。
如苏轼,大半生颠沛流离,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最远行至海南,却依然不畏艰辛,乐观豁达;
又如,革命党人江竹筠,在国民党的严酷逼供下,依然目光如炬,视死如归;
再如,京东前副总裁蔡磊,虽身患渐冻症,但内心依旧坚如磐石,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着。
坚定的使命感
自从妮都萨满去世后,妮浩便接过了请神的重担,做了萨满,文中这样一幕,让我为之动容。
一年冬天,一个男人来到营地,他十岁的儿子得了重病,高烧不退,男人恳求倪浩去救救他的孩子。
一般来讲,萨满是很乐意帮人除病消灾,可这一次,倪浩显然嘴上答应去,可眉头紧簇着,临行前,他把小儿子果格力抱在怀里,亲了又亲,眼里闪着泪光,十分不舍。
果格力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十分想念,于是他爬上了营地附近最高的一棵松树,不料从树上摔了下去,当场就没了呼吸。
妮浩回家后痛哭不已,他说自己知道果格力是从树上掉下去的,他还说自己离开营地的时候就知道如果救活了别人的孩子,自己就会失去一个孩子,大家都哭了,说到,那你可以不去救呀!
妮浩却凄凉的回答,我是萨满,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我仿佛看见了一个母亲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以及痛失爱子之后的悲痛欲绝,这是无私的奉献,更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情怀,正是那份作为萨满的坚定使命感,守护着鄂伦春人的安定。
虔诚的敬畏心
老一辈人就像枯黄的树叶,在风中打着转,渐渐掉落在地上。
70岁的哈谢踩到蘑菇摔了一跤,骨折了,但他坚决不肯下山就医,说他是大山的孩子,要把自己的这块老骨头扔在山里。
主人公和他的孙子安卓尔,也一直居住在山上,守护着驯鹿,守护着山川,守护着清风,守护着明月。
主人公说,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慈眉善目,慷慨包容,作为他的孩子,我们要心怀天地,虔诚敬畏。
写到这里,已是深夜,我不自觉打了个哈欠,不一会儿便沉沉睡去,恍惚间,我来到了额尔古纳河,看见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妮浩,安卓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