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这个地方,,一直太严肃了,所以下面来个滑稽的事情。在这里,也可窥见孔门弟子写文章的 笔法,并不呆板,是活泼生动的。
子禽问于自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自贡曰: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名亢,又字子元,少孔子40岁。孔子一生讲学,,尤其是周游列国回来,专心培养后一代,教育后一代。所以学 生都是年轻人。自贡是孔子弟子中最出色的一个人物。吴越之战,也和他有关,他为了 保护自己的父母之邦---鲁国,自动以国民外交的身份到吴越去动之以厉害,而引起这场战争。
这一段是说有一天子禽问自贡的话,如果把他改变作话剧,那一定是一场很滑稽很有趣令人莞尔的戏。好像是子禽悄悄的扯了自贡的衣袖,把他拉到门边,避开了孔子的视线,然后压低嗓门轻轻的问道:喂,自贡,我问你,我们这位老师,到了每一个国家,都要打听人家的 政治,他是想官做,还是想提供人家一点什么意见,使这些国家富强起来?自贡答得很妙。他说:我们的老师他是温良恭俭让以得之的。老弟,夫子不是像你们这一般思想,对于一件事情总把人家推开,自己抢过来干的。他是谦让给人家,实在推不开了才勉强出来自己做的。假如你觉得老师是为了求官做,也恐怕与一般人的求官,求职,求功名的路线两样吧?可见他没有做正面的答复,只把反面的道理告诉子禽,等于对年轻后进的同学的一种教育方法,这方法是启发式的,不作正面解释,要受教的人自己去思考判断。
温良恭俭让。现在先简单的解释这五个字的五种观念。
温是绝对温和的 ,用现代的语汇讲就是平和的,良是善良的,道德的,恭是恭敬,也就是严肃的,俭是不浪费的。让是一切都是谦让友好的 ,理性的,把自己放在最后,上面这五个字,也可以说是五个条件,描写了孔子的风度性格及他的修养。
这五个字包含了许多,也就是中国儒家教人作为一个人,要在这五个字上做重大的研究,多下功夫。
五字串通五经
讲到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就又牵涉到中国文化的全体根源。因此,我们首先要研究一本书----《礼记》。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宝库。我们的大同思想,就是《礼记》中的《礼运》这里 的一节,要了解大同思想的哲学精神,必须把礼运这一篇全盘搞清楚。所以《礼记》是我们文化宝库,也是过去几千年来宪法精神的存在,里面包含了现代的学问,政治,经济,哲学,教育,社会,科学,什么都有。乃至医药,卫生,以及中国人过去的科学观念,都有了。所以要了解中国文化的根本,《礼记》是不能不研究的,岂但是《礼记》,换句话说,要了解我们中国文化就,了解孔孟思想,了解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以来的根本渊源,还必须了解其他“五经”
谈到《五经》,礼记中有有一篇经解,对于五经作总评,这怎么说法呢?以现在的观念来说,就是对五经扼要的介绍:对诗书礼乐春秋以一两句话批评了。
《经解》篇说: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意思是,到一个地方,看社会风气,就可知道他的文教思想。
《经解》篇接着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所谓诗的教育,就是养成人的温柔敦厚,讲到温良恭俭让,这个温字,就得注意孔子说的诗教的精神。
疏通知远,《书》教也,《书经》又叫《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历史,也不止讲历史,而是中国历史文献的第一部资料。现在西方人学历史{现在我们研究历史的方法,多半是由西方的 观念来的}历史的方法,历史的注解,历史对于某一个时代的影响。中国过去的情形,学术界和文学家是不分的,学术家和哲学家也是不分的。中国人过去读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懂得人生,懂得政治,懂得过去而知道领导未来,所以他要我们疏通知远。人读了历史,要我们通达,透彻了解事故人情,要知道远大。这个远大的道理,我讲个最近的故事来说明。有一位做外交官的朋友出国就任,我送他一副对联,是抄袭古人的句子:世事正须高著眼,宦情不厌少低头。
一般人应当如此,外交官更要善于运用它。对于时局的变化,未来的发展,要有眼光,要看的远大,宦情是做官的情态,要有人格,尤其外交官,代表了国格,代表全民的人格,要有骨头,站得起来,少低头,并不讨厌少低头,不能将就人家,要怎样才做得到呢?就是懂得历史---疏通知远---这是《书经》的教育精神。
”广博易良“《乐》教也,乐包括了音乐,艺术,文艺,运动等等,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这些都包括在乐里。也就是所谓音乐 的要旨。以养成广博伟大的胸襟:易良就是由坏变好,平易而善良。
絜静精微,《易》教也,《易经》的思想,是老祖宗们遗留下来的文化结晶。我们先民在文字还未发明时,用八卦画图开始记事以表达意思,什么叫絜静呢?就是哲学的,宗教的圣洁:精微则属科学的,《易经》的思想是科学到哲学,融合了哲学,科学,宗教三种精神,所以说,絜静精微,易教也,
至于”恭俭庄敬,礼教也。是人格的修养,人品的熏陶。
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春秋也是孔子做的,也是历史,什么是属辞比事呢?看懂了春秋这个历史,可提供我们外交,政治,乃至其他人生方面作为参考,因为世上许多事情的原委,因果是没有两样的 ,因此常有人说历史是重演的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历史会重演吗?不可能,真的不可能吗?也许可能。因为古人是人,我们也是人,中国人是人,外国人还是人,人与人之间,形态不同,原则却变不到哪里去,所以历史是重演的 ,但是,不管历史重演不重演,尤其是中国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对于做人处事,处处都是前辈的经验,虽然古代的社会形态与我们不同,原则却没有两样,所以读了春秋,属辞比事,就知识渊博,知道某一件事发生过,古人也曾有这样的事情,它的善恶,处理方法都知道,这个就叫比事了,是春秋教也。
以上五经,在经解中,只用几个字,就讲每一部书的精华思想予以表征,拿现在的白话文来讲,这每一句话的几个字,就可以拿到好几个博士学位,小题大做嘛。尽管作,从西方文化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到现在为止,一切都扯进来,扯到最后,说明了这一点,就可以完成一篇博士论文了,但是在古人,几句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