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图表中显示的是我家配置的保险,粉红色的两款招商信诺重疾返还型保险和友邦金色年华少儿险,是被我诊断性价比较低和比较坑的保险,已经决定要退保,(那些坑人的保险要看清了,人到中年家庭需要配置性价比高的保险)目前,友邦金色年华少儿险,已经在走退保流程,估计2月份可以拿到所退的2万元的保费。招商信诺的这款返还型重疾险,也打算退保,但是要等到新配置的健康之享重大疾病保险过了180天的观察期,再去申请退保,也就是到2018年8月再申请退保,又要多缴几个月的保费了,也没办法,这就是不认真做功课不深入研究保险,随性买保险所付出的代价。
浅绿色表示的是家庭继续配置和今年在小她新增的保险。为什么到40岁了才想起来配置保险,并不是我没有保险意识,而是和先生的意见不太一致。前几年先生对保险有成见,说保险都是骗人的,自从两年前婆婆在我家小区门口被车撞了,他才体会到保险的重要性,如果当时给婆婆配置了意外险,那婆婆做手术的钱就不需要我们东凑西凑了,虽然对方也有保险公司理赔,但是拿到这笔赔偿金也要到半年一年后了,并且请护工等费用还都不在赔偿之列,如果自己买了意外险,就可以解燃眉之急了。后来,先生的观念才转变过来,原来意外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这几年我们家才开始陆陆续续配置保险,但是没有深入研究,配置的保险并不系统并不能很好地抵御风险。
对于40岁的中年家庭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重疾和意外,尤其是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重疾而躺下,也越来越感觉配置长期性重疾险迫在眉睫,趁现在身康体健时还可以配置重疾险,当未来某一天疾病到来时,你想配置也没机会了,尤其是女性朋友,乳腺、子宫、卵巢的发病率日趋上升,让人不得不防。所以,我们家的重疾险配置的比较全面,一年期的产品有,到80岁的也有。
重疾险产品:
先生: 1年期 保额24万,保费406元,今年10月再续保;长期重疾,保额25万(第2年50万),年缴保费 8975元,先生重疾险保额74万,共计保费9381元。
太太:1年期,保费406元,今年10月再续保;长期重疾,保额25万(第2年50万),年缴保费6575元,太太重疾险保额74万,共计保费6981元。
儿子:20年重疾险,保费472元,80万保额。
一家三口重疾险保费共计9381+6981+472=16834
意外险产品:
先生/太太:保额50万,保费各198元共计396元。
儿子:每年按照学校的安排购买平安的意外险产品,保费暂忽略不计。
医疗险产品:
先生/太太:保费各484元,保额100万,共计968元。
特别说明:家庭主要风险在于重疾和意外,只要重疾和意外的保额配齐了,可以覆盖到寿险的保额,所以没有特意配置寿险。实际上自己心里也不愿意配置寿险,寿险配置到60岁,就我家而言也没太大意思,孩子大了,贷款也还清了,我只希望家人平安,不乐意配置寿险。给先生配置寿险,我和儿子是受益人,那点钱对我们意义也不大;给自己配置寿险,先生和儿子是受益人,我更不愿意,我有个三长两短,让先生拿这笔钱和她下任太太去逍遥,我内心是壹佰壹万个不乐意,姐还没那么大度。权衡之下,两人都不配置寿险。
这样计算下来,全家配置保险的总费用就是:16834元+396元+968元=18198元。
家庭配置保险的费用为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0%,计算下来,18198元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5%,没有超出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