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大假的第一天,本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原则,我独自一人留在了成都参加为期三天的高考志愿规划师培训。
(眼睁睁看着家里那位大哥带着两只小东西去跑马溜溜的山上浪去了)
而作为大哥的大哥,我必须忍受诱惑,顶住压力,在事业上独当一面,日有才能有所作为。
(大言不惭)
今天一天的学习,收获三枚彩蛋如下:
1:白天犯困,连喝三杯咖啡,到了晚上10:00终于来了精神。(严重怀疑今晚还能好好进入梦乡么?)
2:午餐时被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大叔当着大家的面做个案咨询,告诉了我一些不为人知的心理投射,十分神奇,又刷新了我的认知。
3:同学推荐了一家卤菜店,晚餐用好吃的鸭舌+卤翅膀慰劳独自一人在家坚守阵地的自己。
哈哈哈哈,开个玩笑!
今天课程干货太多,其实都有些吸收不下了。
趁着咖啡的功效,晚上回家赶紧梳理一下。
随着新高考的改革,未来对高考志愿填报师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要求咨询师要根据分数评估孩子适合读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对自己所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感兴趣,能够持续地找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并积极实践,努力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卫老师开场让我们讨论如何填报志愿。
我们小组的答案从五个点入手:
1:性格
2:兴趣
3:优势学科
4:家庭背景+资源
5:价值观
后面还有小组补充到:
应该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分数,位次,排名,选择的地域,看重学校还是看重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要继续深造还是选择就业?
根据学生的户籍,特长,匹配相应的国家/地方专项政策......这些都是填报志愿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下子觉得高考志愿考虑因素好多啊,不免脑补自己能否在半个小时内完成一个学生的志愿填报呢?
能够是能够,不过这更像是依据考生的分数,打造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最后每个学生拿到的志愿都是类似的,仅仅是根据分数,选个匹配的学校,套个专业,对未来的考虑往往不深。而依据考生的差异化特点,做出来的产品和服务,它的价值往往更大,对考生也更具意义,特别是对于想出国留学的考生来说,未来的学习动力更足,适应性也更强。
一:规划师和填报师的区别
高考志愿填报师更多地是根据考生的分数,参考当年的招生计划,根据考生的地域需求,匹配合适的学校,再选择相应的专业。
这里往往存在一个误区,家庭的需求往往就是孩子高中毕业了,因为要读大学所以需要选择一个专业。而孩子未来的就业方向就根据大学所选择的专业而定,未免有点牵强附会。
而且会存在一个刻板印象,那就是把专业和职业画上了等号,并一一对应了,其实不然。
高考规划师更多地是根据孩子的特点,量体裁衣地选择适合孩子的专业,出发点在于研究人更深入,时间轴拉得更长远,以终为始地打造孩子未来的幸福生活。因为未来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只有通过帮助孩子找到相对稳定的兴趣和相对稳定的能力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卫老师通过一个案例,让我们看到了自己思维的局限性。比如一个大二的孩子,父母都在石油行业工作,也被父母安排进了西南石油大学的石油专业,但孩子自己并不喜欢石油,而是喜欢教育。
遇到这种情况,我的解决方案是:
1:能否在学校换专业?
2:能否在其他学校旁听,拿到双学位?
3:通过考研换专业。
4:最坏的打算,咨询师先跟后带,问问孩子自己的想法,如果他执意要退学,重新参加高考,那么就按照他所说的去尝试,没准,事情还进展,他自己就打退堂鼓了。
但我们却忽略了,中国特色的选择。
比如,父母的资源是否一定要利用?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即不浪费父母资源,又节省入学成本。比如打破这个孩子对石油行业的刻板认知,让他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和关联性。完全可以在职业和行业内找到双方都满意的岗位,比如石油公司的培训专员。
规划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和家庭看到职业的更多可能,扩大他们的视野和选择面。
二:专业规划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1:通过职业来选择专业
2:随口能说出100个专业,100个职业
3:通过职业+行业来选择专业
4:基本咨询技巧
规划师要让孩子明白,大学不是简单地学知识(知识的获取往往是最简单的)而是掌握一种学习的能力,会不会学习?如何学习?已经发掘出自己的优势能力,并且可以自主迁移。
三:职业集群
美国教育部认为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读书,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成功,就需要帮忙学生们为不断变化的工作世界做好准备,这意味着不仅要做好上大学的准备,而且要做好职业准备——使学生不仅要接受高等教育,而且还能获得职业技能,从而在21世纪取得成功。
职业集群将世界上所有职业分成六个领域,再细分成16个集群,通过连接到个人特征,再整合思考这些职业与个人特质的关系,最后整理成清晰的认知,作为帮助我们选择专业和职业的依据,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职业集群,是一个将学习和工作联系起来的工具,是一个重要的完整结构,包括6个大类,16个集群,超过79条职业路径。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兴趣和激情,选择出在大学和职业生涯中能够取得更大成功的教育路径,为了职业做出完整的学习计划。
这16个职业集群,每个群都有相似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换句话说:可以让家长和学生全面了解,学习一个大学专业,可以选择多个职业。不会出现国内的常态:一半以上的大学生从事着与专业无关的工作。
职业集群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孩子善于学习的科目
2:重要的品质
3:日常喜欢的事情
相对于传统的志愿填报,专业对应行业的单一性,职业集群采用的是多对多的方式。
国家新高考改革的目的,也是希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做好长期的人生规划,并且将高中,大学的学习,生活与未来的规划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并且做到学以致用。
那么,这就要求中国的家长们在给孩子制定教育计划的时候,需要考虑综合以下三个因素:
一、孩子的特质(兴趣,能力,价值观)
二、孩子适合的职业
三、孩子适合的大学专业
综上所述,国家倡导学生和家长的是:来的高中生活,学生除了要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还要考虑自己的特长,未来如何就业,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展高中生活和大学生活
而职业集群是美国教育部研究的成果,基础雄厚,在西方教育领域极为普及,除了是
美国K12学生的必修课以外也得到了其他西方国家的大力推广如加拿大、
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
运用该理论和工具这些地区大多数的高中到大学设计多年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
部分地方的初中和小学也运用此理论开设相关的课程。
现在的父母都希望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个清晰和明智的教育计划或者未来的发展计划。
这个计划包括选择适合孩子的大学教育,选择前可以了解到未来的就业方向,知道自己可以从事喜欢的职业。
而这些专业的主修课程重合度很高,
如果选读了其中一个专业,毕业后可以考虑职业集群推荐的所有职业。
总之,职业集群的核心和起点,在于给孩子制定整个教育和发展计划是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起步的地方。
应该还是先从了解孩子的人格特质,天赋,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在充分了解这些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合孩子的计划,这也是在告诉家长不能盲目选择当下的热门专业或者职业,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The end!
本文作者:紫柠檬Nancy,自由职业者,生涯规划咨询师,一名感性自律的狮子女,热爱跑马的80后二胎妈妈,愿意和你共同探讨生涯困惑,帮助更多的人找到方向,实现自我价值,让你的人生进入正向循环!
(微信公众号:紫柠檬Nancy的成长践行空间,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