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学习笔记

书名:自卑与超越
作者:【美】阿尔费雷德.阿德勒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情节,这种自卑情结会变成一种前进的动力,整个人类社会因为有着自卑才会不断前进。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与合作。心理学就是对合作中缺陷的理解。

1 易引发自卑的童年经验

易引发自卑的童年经验:身体缺陷、被溺爱、被冷落。

  • 有器官有缺陷的儿童。如果没有人给他恰当地解释怎么去看待自己的器官缺陷,他在后期可能会变得性格偏执,出现性格问题,甚至精神层面的问题。 一个有器官缺陷的儿童,如果他发现自己能为他人或社会做点什么,他会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后面也很可能成为像海伦.凯勒、像阿德勒、像霍金一样的人。

  • 受宠的儿童。受宠的儿童认为自己是第一重要的人,认为自己的需求就应该得到满足。这种孩子长大后,缺少规则意识,感受不到他人的需求。他很难与他人合作,这使得他缺少经验和他人的指导。

  • 被忽视的儿童。被忽视的儿童,从小到大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关爱,他认为跟他人之间的关系是靠斗争得来的。他不断捣乱、制造麻烦以寻求关注,有的长大了还通过尿床、生病来争取到妈妈的照顾。

这三种儿童与他人的合作时都容易出现问题——不能参与、不被关注或不被理解,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

2 自卑感是怎么产生的

那为什么会导致自卑呢?当个体对面临的问题没有做好恰当的准备或者应对,而且他认为自己无法解决时,自卑情结就会出现。

人们对价值和成功的所有评判最终都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这是人类最伟大的共同点。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与他人的合作出现了问题——不被关注或不被理解,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他就会有自卑感。

3 自卑感的表现有哪些

自卑感常常引起紧张,所以就有种寻找优越感的强制性行动,但却不再指向解决问题。个体尽力限制行动的范围,专心于避开失败,而不是追求成功,他会在困难前面犹豫、停滞甚至后退,又或在旁边说风凉话、捣乱。

有人是用过度的自大来掩饰自己的自卑,越是自卑的人越喜欢表现。还有的人,总是让自己得病,他用这种方法来逃避自卑感。

所有的暴力犯罪分子都有着深深的自卑感,他们觉得对这一切无能为力了,而能够想到的捷径就是使用暴力。暴力就是让别人怕我,能立即实现这种优越感。

4 超越自卑的正确方法

超越自卑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把你的价值和社会价值联系在一起。

你通过与他人的合作,通过关爱他人,通过为这个社会解决问题,能够实现自己价值的增长。当你觉得自己很有价值、为这个社会做出了贡献、有很多人喜欢你,就能降低你的自卑感。

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一定要带有意义,这个意义是可以分享的、也是别人认为有效的。没有意义是很难完成超越的。

对于管教所里的犯罪分子,如果不希望他再回来或走上更严重的暴力犯罪,就应该教会他们合作,教会他们谋生的手段,教会他们为这个社会作出贡献的感觉。

5 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

5.1 家庭的影响

当妈妈在开始抱这个孩子的时候 ,就是在培养这个孩子跟她的合作。一个真的爱这个孩子的妈妈,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会把孩子弄得特别舒服,孩子会非常愉快、笑着跟她一块儿洗澡,这就是合作。

如果父母间的合作不充分,那么他们也无法教他们的孩子们如何合作。如果母亲的控制欲强,男孩子就总是自我防御、害怕批评,而女孩子就可能模仿她,变得尖酸刻薄。

孩子对这个社会的感知能力很强,但是解读能力很差。所以,作为大人,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地解读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够帮助孩子学会合作。

作为父亲,他必须以良好的方式应对人生中的三个问题——职业、交际和两性。他必须以平等的立场与妻子展开合作,照顾并且保护好家庭。

夫妻之间在孩子面前不应该表现得过分亲腻。关于性知识,不用过早地告诉孩子,他问你就告诉他,他不问你根本不需要提起。阿德勒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稀里糊涂长大的,谁也没有犯太大的错误,所以保护孩子在这方面的这种天真是很重要。

5.2 学校的影响

教育一个人最重要的机会,是在他做对事的时候。你关注他,发现他做对的事,给他足够的肯定,去提升他的自尊水平。他的自尊水平一旦提高了,在别的方面他改进也会变得很容易。

作为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两点:

  • 1)老师应该认真地关注每一个孩子,真心地跟他们产生连接,在与孩子对话时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和力量。而不是高高在上,更不能对严厉或惩罚感兴趣。

  • 2) 老师应该让孩子感受到,自身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刻意地练习得到进步的。老师不应对孩子下定义,不能说“这孩子数学不行”、“你很聪明”这样的话。

当老师经常说 “你很聪明,只要再稍微使点劲,成绩就上来了”,你会发现这孩子往往没什么变化吗?为什么呢?阿德勒说,如果这个孩子这么轻松地获得这种优越感,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他会觉得万一我使劲但成绩没上来的话,这个神话就被戳穿了。所以他为了保留“我很聪明”的优越感而不再使劲。

如果老师希望这孩子克服懒惰,正确地做法是:把大家组织在一起,不针对任何一个人,让大家分组讨论懒惰是怎么产生的,懒惰的危害有哪些,有什么办法来克服懒惰。这时候那个孩子甚至都感受不到这是为他举行的班会。

如果老师经常说 “这孩子数学不行”,“女孩子数学没男孩子好” ,孩子就会自我认同并放弃努力。 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天赋,老师必须懂得这一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