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说,这本书是钱钟书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柔和了身边的人和经历,塑造时代环境和人物性格。
1937年,以回国的留学生方鸿渐回国后,他及他身边的人和事情为时间线推进的。正是在那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下,能看到不同的人身上,展现出来的时代特点。
这本书里,关于人物的描写,或者人物关系及事件的描写,其实并不复杂。读完整本书,给我的感觉,好像是从多集电视剧中,摘出来的几集,让人意犹未尽。尤其是结尾,关于主角的婚姻,并没有写明结局。(不过,我猜是离婚了吧)
这本书语言风格方面,看得出来,对于人物的讽刺之意。对于人物性格和做事风格,大多是偏负面的。只是对于赵辛楣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描述,感觉有特别的偏爱,要比主角方鸿渐讨喜多了。
这本书里,最有名的句子,怕是那句关于围城的论调了吧。“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书里,关于这个观点也说了,是借鉴了外国人的观点,之前比作鸟笼,比作城堡。意思大致相同,确实都不如围城,概括的更精确。
书里面,关于婚姻的态度,倒还是蛮超前的。在一九四几年的时候,就说,可以先安排旅行,两人旅途中,磨合的合适了,再回来结婚。而不是先结婚,再去旅行。
其实,围城,可以用来形容任何人生的方面,比如感情,婚姻,事业。当一个人感觉自己被身边的人或者环境裹挟住,没有选择的余地,或者进入了一个左右为难的境地的时候,都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等到了用这个词来形容的时候,感觉也太惨了罢。
我在想,人生还是要多一些果敢做决定,然后主动行动的决心的。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让自己处于围城里的状态。我们的选择,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命运轨迹。其实很多人的一生的剧本,好像都是已经写好了的。
如果能认识到自己的人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自己有有意识的做出改变,掌握人生的主动权,那么人生的轨迹也就慢慢改变了。不要在围城里的时候,自怨自艾,不要在冲出围城后,为没有安稳而叹息。勇敢地大步向前,或者踏实的按部就班,都是选择,没有对错。不管选择哪一种,让自己的选择,变成一个对的决定,让时间来验证自己的选择,这样,才能过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