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席帅的兵多得数不清
席宝田带兵在贵州灭了“苗子”,帮清朝除去了心头大患,同治皇帝要嘉奖他和他的将士,便问席宝田:你有多少兵呀?席宝田说:我的兵太多了,多得数不清。
席宝田的乡勇不是正规军,经费主要是靠自筹和地方政府供给。当时湘军采用“存饷”制度:凡统将,得专制营官,营各献助公费,或两百金;至二千人,又加公银费百两,夫价银三十两。统五千者倍之,统万人者三之。万人则廿营,营助百金,并之则月三千金……换句话说,湘军统领的兵越多,饷银就越多。这些饷银如果没有用完,就全部存放在主将那里。
于是,同治皇帝就派钦差那郡王来永安点兵。这那郡王是一个贪得无厌的昏官。
席宝田在镇压苗民起义的时候,每攻占一座城池,或者一座苗寨,都会纵容士兵抢劫,然后将金银财宝收归己有,仅这一条,清廷就要治他的死罪。
那郡王一到永安,席宝田就把他接自己的家中,单见面礼就是十根金条,五万大洋。
那郡王早知道席宝田在战场上的所作所为,但他不计较。他计较的是,必须要马上解散席宝田的这些兵勇。这些英勇善战、不惧生死的乡勇,如果对朝廷发起攻击,将是不堪设想的灾难。所以,他也不敢追究席宝田的责任。他叫席宝田集合所有的部队,他要点兵,根据兵勇数计算席军饷银,同时,点完兵,就让这些兵勇放下武器,就地解散。
席宝田把点卯台设在永安西城门,请钦差大臣坐在城楼上,叫士兵排成四行纵队,从城门下走过,让钦差的几个随从点数。随从数了三天三夜,席宝田的士兵不断线地走过来,那钦差不耐烦了,说:“你老席的兵太多了,数不完,你自己统计好数报给我,我好上报朝廷为你请赏。”
“好的。我就让各将官自己统计,我再汇总给您老人家。”席宝田说。
“那就今晚让各将官在你家集合,既报数,也庆功。”那郡王说。
“好的。”席宝田说完就陪那郡王打道回府。
席宝田其实根本没有这么多兵。他是在采用“推磨术”在欺骗钦差大臣。他的士兵东门,西门出,又东门进,西门出,不断地循环,自然就多得数不清了。
回到府上,席宝田就交代管家就杀鸡设宴。
席宝生曾是席宝田手下的千总,因为妻子难产死亡提前请假回家。席宝田凯旋时,他仍然是千总。但他对钦差大臣及清朝政府的感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的妻大哥被冤,他的妻子难产死亡,都是朝廷专制腐败造成的。这时,他有些同情太平军和苗民起义军了。早知这样,他就不该去打太平军和苗军。
夕阳下山的时候,席宝田将官全部归来,100个营,每个营兵勇1000人,总计10万兵勇。
钦差听了既吃惊也高兴。吃惊是,湘军发展得这么快;高兴的是,今天把他们集合起来,就像宋太祖一样,“杯酒释兵权”,一下子就解决了清朝的后顾之忧。
全军营级以上将领在席家坐了十桌。席宝田陪钦差坐了第一席。
“请举杯,为席家军凯旋干杯!”钦差大臣站起来对大家说。于是大家都站起来说:“谢主隆恩,感谢钦差那郡王。”
那郡王挺着一个大肚子,酒量也非常了得。他每个桌子陪两大杯,然后每桌派一个代表再敬他两大杯,足足喝了四十大杯。
席宝生在敬他酒的时候,很想把酒杯砸在他的头上,最后他还是忍住了。看到那郡王那张脸,他就想起牛县长,感到大清没有一个清官,恨不能马上把这些贪官全消灭掉。
酒到五巡,鱼到酒止。钦差大声说:大家静一静,让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太平天国被我们消灭了,苗民起义被我们镇压下去了,现在我们可以回家安居乐业了。你们为朝廷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我明天将北京为你们请功,我要让每个人带着赏金回家,回家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座的将领们齐声回答:谢主隆恩,感谢那郡王。
席宝田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说内心话,他对朝廷也是不满的,尤其不满的是清政府的民族政策,汉人被满人欺压,满人对汉人防备与不胜任……
伴君如伴虎,能平安着陆也不错。席宝田在言语与礼仪方面,对钦差极尽尊重,与那郡王结下了深厚的“私交”。
那郡王回到朝廷也言尽席宝田好话,说他英明、智勇、忠君。同治皇帝高兴了,一下子就把全国二十一张盐票中的十八张半赏给了席宝田。
在清朝时期,盐政赋税作为清王朝的赋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统治阶层倍加重视。因为食盐作为民众的必需品,而盐产地分布不均匀又给盐业贸易提供了巨大的利润。全国二十一张盐票,实际上就是只允许二十一个专卖权,对那些贩卖私盐的商人会采取强有力的管控和严苛的惩罚约束。
食盐在那时是一个暴利行业,也是清政府管理棘手的一个行业。他让利席家,其实也是想借席家军的威严来打击私盐,来保证清朝这一块赋税不受影响。
那天晚上,席军将领彻夜狂欢。钦差想起宋高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心底暗喜:这群贪财的乡勇,给他们一点甜头,就化解了朝廷一个暗藏的危机,他比宋高祖还要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