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慈禧太后身边,谁是最大、最持久的红人,那就是李连英。同治三年(1864年)十六岁起,为慈禧服务五十三年。
1966年,北京市考古部门在恩济庄61学校西南角对李连英墓进行了发掘和清理。据当时的考古学家介绍,李连英整个陵墓的规模和布局都非常宏大和精美。陵园建筑总面积20余亩,由南向北延伸,最北端为金水桥。起初,我们从墓地开始挖掘,但挖掘过程非常困难。由于墓地有18层夯实土,每层都覆盖着厚厚的铁皮。很不容易挖出夯实的土层,然后遇到一层厚厚的花岗岩。
这导致挖掘工作根本无法进行。在我们没有办法的时候,一位神秘的老人路过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从墓地两边的石碑上挖掘,墓穴的入口就在石碑下面。我们听从他的建议,立即从石碑上挖出来。清理完石碑下的青砖,挖开青砖下的三重土层,去掉三重土层下2米的碎石层后,我们之前满怀期待的墓室入口依然没有露出它的踪迹,这让我们更加失去了希望。然而,当我们蹲在石碑旁,把烟头放在地上时,突然发现烟头旁边一块松软的泥土竟然奇怪地掉了下来。
我们立即拨开坠落的泥土,看到一块巨大的白色大理石板,中间有一个圆孔。打开石板后,尘封百年的李连英墓前室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非常惊讶地看到,陵墓的整个前室都是白色大理石砌成的,东西墓室的墙壁上雕刻着精美华丽的图案。南门与墓道相连,北门与墓室相连。我们特别惊讶的是,南北墓穴都配备了巧妙的“自球”机制。也就是说,墓门的底部由一个石球支撑,石球在关门后会自动落入凹槽中。
之后,我们把一根底部有一个圆圈的细钢丝拧成一团,插进墓门,举起门底的石球,然后把门推开。这时,在手电筒的照耀下,一个洋红色的木棺材立刻映入我们的眼帘。木棺表面的彩绘女佣非常精细,头上的毛发清晰可见,这让我们顿时惊诧不已。撬开棺材后,
睡了一百年的晚清太监头李连英也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大吃一惊的是,他的头骨并没有腐烂成骷髅,而是变成了一个瘦骨嶙峋的头骨,所以他的黄脸、高颧骨和厚嘴唇仍然依稀可见。棺材里埋着许多珍贵的珠宝。在光的照射下,珠宝闪闪发光,这证实了他强大的生命。编者按:由于篇幅有限,请等待下一期的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