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古董圈》的行市的一部分,这几篇写了京城古董行市的层次,回忆了北京的古董市场和潘家园的变迁。
说到潘家园变迁,各地古董行市的变迁历程其实也差不多的。
80年代中后期,渐渐开始有了最初的民间古董交易,在当时也是不合法的古董交易。四方八面的人跑到这里摆摊。虽然杂乱,但东西却货真价实。
90年代,开始交易合法化,但外国人也大量染指,价格开始高了起来。
这时候的东西还不错,但涨幅也很可观。
21世纪,市场现代化了,假货开始多了,而全民收藏热也来了。
电视,报刊,杂志都在谈收藏。
各地老玩家都在怀念过去的昨日繁华,收藏的检漏时代。
而围观的我们,在各种诱惑之下,耳听着不同的捡漏故事,看着《盗墓笔记》,《鬼吹灯》,再逛着小地摊。
看着地摊上摆着的古旧屏风,血沁古玉,听听档主的挖掘传奇,问问价钱,总有忍不住下手的时候。
店家也精着,东西好不好,要看自个眼力。货不分新旧,只说是艺术品。
围观的心想:没准,这个漏就是我捡了。却没料到,漏没捡着,交的学费却越来越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