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是一种标准,总有人会为了达到这个标准而选择违背良知。
在学生时代,很多人都有明明努力学习却取得不了好成绩的苦恼。但也存在一些人,他们的苦恼是与别人相反的——明明没怎么努力学习却总能取得好成绩,也就是大家常听到的“会考试的学生”。这种学生往往是丝毫不关心试卷上的内容是否符合现实的,秉着一种“考试就是为了分数”的心态,总是努力地背诵着标准答案,并且不对标准答案进行任何形式的质疑。这些学生心里清楚的知道,这些写在试卷上的符号对他们智慧增长毫无帮助,只有学校告示板上的排名才能使他们的人生获得真正的幸福——学习本身变成了最无用的东西。
私认为这就是“诈骗形学习”,因为这种学习形态符合对“诈骗”一词的定义,即(根据维基百科)“是故意欺骗以获取不公平或非法收益,或剥夺受害者的合法权利。” 以教科书和标准答案为“诈骗”工具,挤占真正刻苦学习的同学的学习资源,造成教育资源的损失,加剧社会的不平等,这就是这种“诈骗”的可怕之处。
“诈骗形学习”,可能是所有应试教育体系的顽疾,是一种在”高污染“的教育环境当中自然滋生的“疾病”。当教育盲目追求发展,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承受了不应该承受的压力,因而没有人再去关心教育筛选环节的漏洞。于是手持着能够解码试卷问题的标准答案的“污染物”就会渗透进压力造成的漏洞中,把只追求升学利益的学生“感染”。这样一来,学习的内容在”被感染“的学生眼中就变为毫无意义的空洞符号,考试本身就成为了可用标准答案轻松突破的空屏障。这样的“污染物”本不应该成为教师,更不能使其渗透进教育系统更为内部的地方。首先他们会将学生的大脑掏空,塞入不必要的标准答案,使其成长为无法思考的个体。其次他们制造的学生会深入社会的各个地方,在最需要科研和创新精神的领域阻碍经济命脉的正常运行,并且持续腐蚀整个教育体系的健康。
这是一种类似良性肿瘤的疾病,也许社会只有在走入尽头的那一天才能将它彻底清除,在此之前它的危害总是被隐藏起来的。但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从个人到社会都应该提高警惕,以免使自己遭受它的伤害。“诈骗形学习”的学生,终将成长为无法自主学习的个体。这个结果可能对社会是无害的,但对于那些天性热爱探索世界的孩子来说,这足以造成不可逆的精神创伤;对于那些需要创新和研究的领域,人才的损失是日益扩大的;对于教师,面对教育市场“劣币驱逐良币”,能坚持不用成绩来衡量孩子的教师越来越稀有,因为教师,甚至是生养孩子的家长也不再相信:学习能使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以上。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去批判,而是希望带领大家看破这荒唐的现实,聊以自慰。希望大家能从这些大白话中获得一丝同感和一点乐趣,并且继续秉持着开心生活的心态继续好好学习。我是liayi,一个喜欢找乐子的人。感谢阅读,喜欢的话可以给我点个关注!
*娱乐文章,请勿上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