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机器的。学校不是工厂,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一些“规格”相同、“功能”相似的标准件,那么我们的教育便是失败的。教师绝不应该是流水线上的值班工人,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更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应该是学习的主体。
一个语文教师想要达到“遇物则诲,相机而教”的境界,前提是要有广泛的阅读,因为语文教学的文本是包罗万象的,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为支撑,难免孤陋寡闻,自以为是。
教师的爱心和责任是根系,课程素养是主干,教学技能是枝叶,教学业绩是花果。
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问题是教学的起点,问题反映“学生在哪里”。
好课堂的美,不是完美,而是缺陷美。
集体智慧永远高于个人智慧。
让有差异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是在最近发展区里实现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如果是“教书”,一定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良的现象。
厌学说到底是学习目标不合适造成的。
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改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而教学方法的改进,则是教学改进的突破口。
在教学中我尝试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记忆能力,诸如朗读记忆法、构词分析记忆法、理解记忆法、范畴分类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趣味记忆法等等,共总结了40种词汇记忆方法。
在教学中我曾用过多种方法设置情境,比如模拟练习法、实物联想法、主动思维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