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突破,很多人不但觉得难,而且觉得离自己太远,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个小故事
2016年10月份,我读到南怀瑾关于儿童教育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6岁以前的孩子诵读经典应该从读《大学》开始,我如获至宝,立即买回一本《大学》,雄心勃勃地开始实施“读经”行动。
一开始,我计划每天晚上临睡前和小棠一起诵读十五分钟。可是没有想到,调皮的小棠完全不买账,我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他就嬉皮笑脸地念成“大学之屁,在明明屁”。听得我心惊肉跳,生怕得罪了圣贤的在天之灵。而且读到十分钟后,他就已经完全无视我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
可怜我的读经行动,虽然最后勉强存活下来,却变成了每天只读五分钟,周末还会经常断档,而且完全是我一个人在读。反正也是读了,我勉强赚了个心安。
就这样不痛不痒地读了三个多月后,有一天,小棠独自玩积木时,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他,忽然就哇啦哇啦地甩出了一长段《大学》,还配上了有感而发,疑似很享受的表情,弄得我目瞪口呆。
到现在半年过去了,《大学》已经被反复诵读了几十遍,《中庸》也快读完了。就连我也随口能拽出一长段了。而且我也开始真正理解读经的重要性,这是从小就给孩子一套哲学体系呀,能不厉害吗?
偶尔哪天晚上没有读,小棠会在睡觉前“抗议”:“今天还没有读《大学》(他把《中庸》也叫《大学》)”。读经开始成了一种习惯,就像每天晚上要刷牙一样平常。
这一切只是因为每天的五分钟。
微习惯
这件事,让我真正明白,再微小的积累,坚持下去,都有可能能量爆棚!
全球知名的学习博主斯蒂芬·盖斯把这种微小的积累,命名为“微习惯”。
斯蒂芬从每天完成一个俯卧撑这个小目标开始,两年后拥有了梦寐以求的身材。大受鼓舞后的他把这个方法复制到写作和读书上,同样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阅读量是过去的10倍,写作量是过去的4倍。
斯蒂芬在《微习惯》一书中,提出了培养微习惯的三个步骤:
一是制定。选择出每天都能执行的微习惯。要确保每天都能很轻松地完成目标,比如一天读五分钟的书如果感觉有压力,那可以选择一天只读一页书。
微习惯越小越好,如果不能确定选择哪个习惯来培养,那就选择更小的那个。但是选择出来的微习惯要赋予意义,比如每天一个俯卧撑,是为了拥有健康的身体。
二是执行。可以每天完成目标后,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例如吃点好吃的;也可以微量开始,超量结束;坚持记录完成情况,把记录放到一个显眼的位置提醒自己。
三是养成。据科学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平均要66天。也就是说只要你坚持66天,你就会习以为常。
微习惯的突变效应
微习惯是一个简单到几乎不可能失败的方法,践行他就是你自我成长突破的开始。
也许,你还是有疑问,每天一个俯卧撑?每天读一页书?这能起什么作用?成长突破怎么可能发生?
实际上,微习惯长期坚持下去后,会自发产生突变效应。
所有事物的变化都不是匀速的,尤其是对于自我的学习和成长。有一个门槛,在门槛的左边,你的努力似乎对现状没有什么改变,一切的变化都非常缓慢。可是一旦量变积累到了门槛的右边,变化的速度立即以指数级发生,这时候就会产生突变。
这需要你有一些耐心,产生突变的时间可能是半年,也可能是一年或者两三年。不过,有一点可以保证,如果一开始你觉得微习惯终究还是负担的话,几个月后你的这种感觉一定会消失,这个微习惯会长在你的身上,慢慢地你会感觉不到它在你生活中的存在。而你必然会自觉自愿地加码,比如你会控制不住自己,一下子就读过去了50页书。
不知不觉中,变化却正在发生。你的自我突破,就在前方等着你!
历史文章:《感受可以打开智慧之门》
《教育孩子那么难,幸而还有一个终极武器》
欢迎留下你的评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