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曾子①曰:“慎终追远②,民德归厚矣②。”
【注释】
①曾子:孔子晚年的学生,名参(shēn),字子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著称,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十六岁的曾参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孔子的高才弟子颜回病故,曾参就成了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
②慎终:指对父母之丧要尽其哀。追远:指祭祀祖先要致其敬。
③民德:指民心,民风。厚:朴实,淳厚。民德归厚,指民心归向淳厚。
【翻译】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就能使民心归向淳厚了。”
【解读】
儒家非常重视丧祭之礼,他们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认为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儒家重视孝道,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只要做到忠与孝,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曾子对于慎终和追远的重视,是在于对死的敬畏和对过往的崇敬。而人从过往的历史中可以获得借鉴,也就是古可以鉴今。历史有传承的作用,忘记历史的人也必将被历史所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