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讲师训练营【20期】13/21阅读原创|如何透过文字为孩子选绘本

20108 王子

绘本里的文字,有的以诗歌的形式出现,有的全书文字廖廖无几,更多的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因此文子的好坏、正确与否、是否优美,对图画书有着很大的影响,也决定了整本书的好坏。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一书里,详细阐述了如何给孩子选绘本,其中,对于绘本里的文字判断,我把它总结为“三个要”



一、时、地、人要在开头交待清楚

松居直先生认为,图画书的文字应该能简单明了交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何、如何。

前三个要素应该在故事的开头就交待太清楚,因为凑齐了时间、地点、人物这三个要素,故事就可以往下发展,从而推动后三个要素(做什么、如何做,结果如何)。

在故事展开、高潮、结局的过程里,绘本的主题通过人物的态度、动作和对话就能清楚的展现出来。

绘本的主题必须通过故事中的角色来表达,否则故事就会不连贯,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感。

而后3个要素(做什么、如何做、结果如何)的文字部分,必须是“生动活泼,历历在目”的笔调。让听故事的人能“看见故事”。

如果念书给孩子听,孩子却不感兴趣,就是因为孩子“看不见故事”所造成的。要不是讲故事的方式不对,要么是故事的难度超出孩子的理解范围。

读了文字,如果无法在心中描绘出故事情节和画面,基本上可以判定出故事的好坏。



二、文字的好坏要用耳朵验证

确认故事好坏的最好方法,用耳朵听。

孩子是用耳朵听绘本的,因此,大人有必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听”的方式判断选取图画书。

请别人读一度,自己用耳朵听一听,如果故事中的画面一幕幕能自动浮现在眼前,那就是容易理解的故事。

视和听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

看起来不错的文章,有时候用耳朵听,却不容易理解;看起来艰涩难懂的文章,听起来却很容易懂,而且描述的内容画面感极强。


比如绘本《古利和古拉》,两只小田鼠幻想用一只很大的蛋做各种食物,文字是这样的:

可以煎一个跟月亮一样大的荷包蛋。

可以煎一张比我们的床还要厚,还要软的蛋饼。

可以做一个从早吃到晚也吃不完的蛋糕。

这些都是以幼儿的日常用语,也是按照幼儿的想法来叙述的,尽管有些夸张,却能让孩子产生共鸣。即使是大人,听到这些文字时,头脑中也能立刻浮现月亮、床和蛋糕样子。

好的故事,不会有琐碎的写景,或者心理刻画,那样会会使幼儿感到不耐烦。


三、文图要一致

绘本书的内容好与表现形式好是两个概念,如果文图不一,孩子就无法心领神会,也难以感受到图画书的乐趣。

孩子读图比大人细致、敏锐,会非常认真的观察书中文字与插画的关系,耳朵也很灵敏。

好的图画书,文字有“画面感”,插画应该比文字的描述更丰富,更正确,同时,把插画的细节与整体结合,以图文一致的心态表现整个故事。

一本书,不管主题有多美 好,如果不能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就无法把主题传达给孩子,可惜市面上这种图画书非常多,家长在购买时要格外注意。


最好的方法是与孩子一起,反复阅读他们喜爱的书,学习观察孩子的视角,再凭借大人的眼光、文学和美术素养,就一定能对图画书作出正确的评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